恒大物业于近日发布公告,宣布公司股票自当日上午9时起短暂停牌,等待根据香港《公司收购及合并守则》发布包含内幕消息的公告。这一举措引发市场对恒大物业未来走向的高度关注。
回溯至今年8月,市场曾传出消息,中国恒大集团清盘人已委托瑞银集团与中信证券,着手为恒大物业物色潜在买家。这一动态被视为恒大物业股权结构可能发生重大变化的信号。与此同时,中国恒大自身也面临严峻的上市地位危机。该公司公告显示,因未能满足香港联交所的复牌指引要求,且未能在2025年7月28日前恢复股份交易,联交所依据《上市规则》决定取消其上市地位。具体而言,公司股份的最后上市日期为8月22日,上市地位于8月25日上午9时正式撤销。
尽管母公司中国恒大集团深陷清盘危机,恒大物业自身却展现出一定的经营韧性。根据其披露的2025年半年报,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66.47亿元,同比增长6.9%;净利润约4.91亿元,净利率为7.4%,但较去年同期下降0.6个百分点。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约4.72亿元,每股基本盈利0.04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约27.78亿元。截至6月30日,恒大物业总在管面积达5.96亿平方米,较2024年同期增加约4100万平方米,规模扩张势头明显。
在债务处理方面,恒大物业半年报透露,公司已与部分债权人达成协议,在负债到期时不要求立即偿还,并与业务合并应付对价的债权人积极磋商修订还款计划。公司董事表示,将继续实施成本控制措施,加大市场化拓展力度,推进创新业务发展,以改善经营及财务状况。不过,管理层也坦言,由于中国恒大集团正被清盘,预计从母公司获得的经济利益不乐观且具有高度不确定性。
行业分析指出,承接关联房企项目是物业管理企业规模扩张的重要途径。依托关联房企的发展,物业服务企业的管理面积增长稳定性得以保障。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8月,TOP50物业企业承接关联方面积合计约986万平方米,其中新增承接关联方在管面积的均值达到20万平方米。部分企业如武汉城市服务集团、中海物业和保利物业,在母公司及关联方支持下新增在管面积超过70万平方米。
尽管通过经营调整努力降低流动性压力,恒大物业仍面临净流动负债状态,现金压力仍是当前经营的核心挑战。公司表示,将持续优化财务结构,提升运营效率,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