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军训场上,一场别开生面的才艺展示点燃了新生们的热情。当来自东北的新生王钰身着戏服登上操场舞台时,全场目光瞬间聚焦——这位年轻学子将用传统川剧绝技,为军训生活注入一抹惊艳的文化亮色。
9月6日,学校官方短视频账号发布的这段表演视频迅速引发热议。画面中,王钰口含特制道具,随着一声清喝,橙红色火龙骤然喷涌而出,在夜空中划出绚烂轨迹。霎时间,操场上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近千名新生同时举起手机记录这震撼瞬间,火焰的炽热与青春的激情在暮色中交融升腾。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吐火技艺的传承背后凝聚着数代艺人的智慧。这项起源于古西蜀的绝活,经清代艺人改良后融入戏曲表演,其精髓在于对煤油雾化、呼吸控制的精准把握。表演者需在闭气状态下将煤油精准喷向火源,既要保证火焰效果,又要确保自身安全。王钰在采访中透露,为掌握这项技艺,她曾反复观看教学视频,对着镜子练习口型角度,甚至在安全环境下尝试不同油料配比。
与吐火齐名的变脸技艺同样令人称奇。表演中,演员通过特制道具与手法,在眨眼间完成脸谱变换,将人物情绪转折具象化为色彩与图案的瞬间更迭。这种充满神秘感的表演形式,实则需要演员对剧情节奏、面部肌肉控制有着极高要求。当王钰的同伴在后续表演中展示变脸绝活时,现场再次掀起高潮,学生们纷纷惊叹于传统戏曲的视觉魅力。
这位东北姑娘与川剧的缘分始于网络视频。被吐火表演的视觉冲击力吸引后,她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联系戏曲老师,通过线上教学逐步掌握基础技巧。来到兰州大学后,军训期间的才艺展示为她提供了首次公开表演的机会。"没想到传统艺术能在年轻群体中引发这么大反响",王钰感慨道。她的经历印证了当代大学生对文化传承的独特理解——用现代方式激活传统基因。
这场意外走红的表演,在校园内引发了连锁反应。历史学院学生自发组织川剧文化沙龙,邀请王钰分享学习心得;艺术学院则计划将吐火技艺改编为现代舞美设计。更有多名新生表示,要利用假期前往四川拜师学艺。正如参与策划活动的辅导员所言:"当00后用他们的方式接触传统时,文化传承就有了新的可能。"
在短视频平台,这段3分钟的表演视频已收获超百万播放量。评论区里,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友展开热烈讨论,有人回忆童年看戏经历,有人探讨非遗保护现状,更多年轻用户则表示"被种草了川剧"。这种跨越地域的互动,恰是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焕发生机的生动写照。
兰州大学此次将军训与传统文化展示相结合的创新尝试,为高校美育工作提供了新思路。通过搭建开放式的文化实践平台,既让新生在紧张训练中找到释放窗口,又促使传统艺术以更鲜活的姿态走进青年视野。当王钰在谢幕时向观众行传统戏曲礼时,她手中的折扇不仅扇动了火焰,更掀起了校园里的文化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