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蚂蚁集团韩歆毅外滩发声:AI助力医疗,成医生好帮手,名医基层医生皆受益

   时间:2025-09-11 19:08:09 来源:中国新闻网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开幕式上,蚂蚁集团CEO韩歆毅与小米集团手机部副总裁张雷、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等嘉宾,围绕大模型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展开深度对话。韩歆毅系统阐述了蚂蚁集团在AI医疗领域的战略布局,强调专业垂类模型的核心价值,并指出通用大模型短期内难以替代医疗领域的专业化需求。

针对“AI是否会取代医生”的行业争议,韩歆毅明确表示,AI医疗的终极定位是成为医生的智能助手。他以蚂蚁集团的实践为例,指出AI技术可通过扩展专科医生的能力边界,助力其向“全科医生”转型;同时通过MDT多学科会诊等创新场景,提升基层医疗的服务质量。“我们的目标是让名医专注于科研与疑难病症,同时为基层医生配备高效工具。”

在技术路径选择上,韩歆毅认为医疗健康领域的特殊性决定了专业AI的不可替代性。他分析称,通用大模型虽具备广泛适应性,但医疗场景需要深度理解个体健康数据、精准推荐用药方案,并持续跟踪健康管理。这种个性化服务能力依赖垂类模型对专业数据的长期积累,而通用模型在数据颗粒度和场景适配性上存在天然局限。

蚂蚁集团的AI医疗实践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自2023年加速布局以来,其推出的AI健康管家AQ已服务超1.4亿用户,连接全国5000余家医院和近100万名医生,并为300余位名医打造了AI分身。这些数据印证了韩歆毅提出的“刚需+中高频”模式——尽管单次医疗行为低频,但健康管理需求持续存在,为AI技术提供了稳定的应用场景。

然而,AI医疗的规模化落地仍面临三大挑战。首先是数据质量难题,韩歆毅透露,医疗数据的标注成本远超普通领域,单条数据标注费用可达上百美元,且需副主任及以上级别医师参与以确保准确性。其次是“抑幻而不降能”的技术平衡,即在减少模型错误输出的同时,维持其服务效能,这需要算法与医疗知识的深度融合。

最复杂的挑战来自医学伦理。蚂蚁集团为此专门成立伦理顾问委员会,联合医疗界权威专家制定规范。韩歆毅坦言,这一领域缺乏前例可循,需通过持续探索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性的伦理框架。例如,在AI辅助诊断场景中,如何界定技术责任与医生责任的边界,仍是待解的伦理命题。

尽管医疗健康市场规模已达十万亿级,韩歆毅强调蚂蚁集团未来几年将优先解决技术瓶颈,而非急于商业化。他坚信,当AI医疗的服务足够专业可信时,用户自然会形成依赖。这种“技术优先”的战略,与当前行业普遍追求短期回报的模式形成鲜明对比。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