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融资融券业务在近期迎来爆发式增长,最新统计显示,8月份新开两融账户数量达到18万户,较去年同期激增381%,环比增幅达48%,创下年内单月新高。这一数据推动市场两融账户总数突破1511万户,反映出投资者参与热情持续升温。
从月度趋势看,2025年两融账户数量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年初1月新增7.4万户,随后逐月攀升:2月10万户、3月14万户、4月11万户、5月9万户、6月10万户、7月12万户,至8月实现18万户的跨越式增长。这种持续走高的态势,与市场整体活跃度提升形成共振。
个人投资者参与度显著增强。截至9月10日,两融个人投资者数量达764.06万人,机构投资者5.01万户。仅8月以来,个人投资者净新增10.84万人,显示出市场信心持续恢复。分析人士指出,这既与行情回暖有关,也反映出投资者对杠杆工具的运用更加成熟。
面对业务爆发,多家券商调整信用业务策略。华林证券动作最为频繁,3月29日将信用业务总规模上限从原定额度提升至62亿元后,9月9日再次上调至80亿元。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期融资业务需求激增,调整规模上限旨在更好满足客户融资需求,同时确保风险指标符合监管要求。
国金证券则从保证金比例入手优化风控。8月27日起,该公司将除北交所以外标的证券的融资保证金比例统一调整为100%。这意味着投资者融资交易时需缴纳更多保证金,例如原80万元保证金可融100万元资金,调整后需全额100万元保证金。此举虽提高了资金占用成本,但有效控制了杠杆倍数,体现了券商对风险管理的重视。
兴业证券也在5月1日通过董事会决议,调整公司信用业务总规模上限。这一系列调整表明,券商正在通过动态优化业务参数,平衡市场机遇与风险控制。
两融余额数据同样亮眼。截至当前,A股两融余额已连续三个交易日突破2.3万亿元,连续27个交易日维持在2万亿元以上,不断刷新历史纪录。9月10日数据显示,融资买入额达2224亿元,占流通市值比例2.48%,占A股成交额比例11.10%,市场交易活跃度居高不下。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业务规模快速扩张,市场整体杠杆水平保持稳健。当前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比例为2.48%,低于历史峰值4.72%;融资买入额占A股成交额比重处于历史中枢水平;市场平均维持担保比例维持在高位。这些指标表明,两融业务增长的同时,风险控制指标保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