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赵崇甫:品牌价值不在产品本身,而在消费者认知的“关系网”中?

   时间:2025-09-11 09:19:46 来源:赵崇甫品牌营销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商业领域,长久以来人们秉持着“优质产品必然畅销”的简单认知,仿佛产品品质就是打开市场的万能钥匙,好产品自然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然而,深入探究市场规律后,会发现一个与之相悖却更贴近现实的逻辑:“畅销产品,往往才是好产品”。这并非是对产品品质的否定,而是对消费者认知模式的深刻洞察。

品牌塑造,本质上是一场引导消费者认知的巧妙过程。消费者天生对生硬、抽象的宣传持怀疑态度,他们更倾向于相信自己通过亲身感受和推理得出的结论。例如,“昨日秦砖汉瓦,今日杭萧钢构”这句宣传语,没有直接宣称自己是建筑行业的革新者,而是巧妙地利用了消费者对“秦砖汉瓦”这一传统建筑符号的熟悉感,引导他们自然地将这种永恒的意象与新一代钢结构建筑联系起来,从而在消费者心中构建起新的认知。

品牌的价值,正是在消费者这种自我推理的过程中得以确立,并获得了无需多言的合理性。相反,品牌方单方面的自我夸赞,往往显得空洞无力,难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正如“王婆卖瓜”的典故所揭示的,消费者对直接推销式的宣传有着天然的戒备心理。

那么,如何才能打破这种不信任的壁垒呢?关键在于提供坚实的第三方证据。热销的销量数据、权威的行业认证、广泛的用户口碑,甚至是文化层面的经典地位,这些看似是产品成功后的附属品,实则是最有力的“品质证明”。

“一年卖出百万只,三代祖传更好吃”,这句广告语通过展示庞大的销量和悠久的传承,间接传达了产品的优质;“4亿人都在拼的购物APP,拼着买更便宜”,则利用庞大的用户基数,暗示了产品的受欢迎程度和性价比。这些宣传语背后,都隐藏着消费者的一种简单而强大的逻辑:既然这么多人都选择了它,那它肯定有过人之处。

这种认知逻辑,彻底改变了品牌建设的传统路径。它要求品牌方不再仅仅聚焦于产品的绝对完美,而是要学会创造和展示那些能够被广泛感知和传播的“事实信号”。如今,许多网红产品的迅速走红,往往也是因为消费者追逐“大家都在用”的社会认同感,随后才在亲身体验中确认产品的价值。

品牌需要成为这些可信信号的创造者和传播者,让产品的“好”通过社会的认可变得不容置疑。因此,品牌价值的真正战场,并不在工厂的研发实验室,而在消费者的心智之中。最明智的品牌策略,是退后一步,精心布置那些能够吸引消费者注意的“具象元素”——无论是惊人的销量记录、权威的背书,还是蕴含文化意义的符号,然后引导消费者自己一步步探索,最终得出品牌方所期望的结论。

当消费者说出“因为这么多人都选择了它,所以它值得信赖”时,品牌的价值才真正得到了确认,这种确认是坚实而持久的。这并非是对产品品质的背离,而是对其的一种升华:品质不仅体现在产品本身,更体现在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和关系网络中。真正的品牌智慧,在于深刻理解:世界如何看待一个品牌,往往比品牌本身是什么更为重要——这正是当代商业最深刻的隐喻。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