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轻拂郑州的街巷,带着一丝凉意,却掩不住街角咖啡馆里飘出的阵阵醇香。暖黄的灯光透过玻璃窗,与咖啡的香气交织在一起,为这座城市平添了几分温馨与惬意。从清晨的一杯美式唤醒活力,到午后的一杯拿铁舒缓疲惫,咖啡早已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属,而是以平价、特色、多元的姿态,悄然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对于许多郑州人来说,咖啡早已超越了单纯的提神功能,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匆忙赶路的“早八人”和“朝九族”,还是喜欢在闲暇时光享受静谧的咖啡爱好者,一杯咖啡总能带来别样的仪式感。近年来,郑州的咖啡市场愈发活跃,平价咖啡与特色咖啡馆并存,共同勾勒出一幅充满活力的消费图景。
在平价咖啡领域,各大品牌纷纷推出优惠活动,让“咖啡自由”不再是梦想。瑞幸咖啡的“每周9.9元”活动、古茗茶饮的“万店狂欢”首杯4.9元起、库迪咖啡的全场9.9元、幸运咖的5.9元经典美式和7元招牌冰拿铁……这些优惠不仅吸引了大量消费者,也让曾经认为咖啡是“轻奢品”的人得以轻松享受。郑州市民周女士表示:“现在郑州的咖啡选择很多,从十元以内到几十元的都有,工作日我习惯每天早上点一杯平价咖啡提神,周末偶尔会去咖啡馆放松。”
在郑州的商圈和写字楼周边,平价咖啡门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小程序点单、到店快速取餐的模式,完美契合了上班族的节奏。外卖平台的满减优惠进一步降低了消费门槛,让随手买一杯咖啡成为日常。周女士的手机订单里,平价咖啡的消费记录占满了首页,价格均不超过15元。
如果说平价咖啡满足了人们的日常需求,那么特色咖啡馆则承载了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在社交平台上,“郑州有没有街景咖啡店?”“分享几家郑州超舒服的咖啡小店”等话题引发了广泛讨论。咖啡爱好者们热衷于“种草”和“安利”那些藏在街头巷尾的小店,寻找城市中独特的风格和故事。
中原区六厂前街的“不苦BUKU咖啡馆”便是其中之一。黄色的门头灯与红墙绿树相映成趣,推门而入,木质座椅、顾客留影照片和蜡笔小新元素摆件营造出温馨的氛围。几位年轻人围坐在门口的桌子旁,品着咖啡,聊着天。店员耐心地讲解咖啡豆的风味,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桌面上,与咖啡香交织成一幅惬意的画面。
这家咖啡馆的饮品设计也别具一格。除了传统的美式和拿铁,店主还结合河南、郑州的地域特色,研发了“西郊老炮火焰拿铁”“纺织记忆花生拿铁”“河南荆芥”等特色饮品。店主表示:“开这家店的初衷,就是希望大家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中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树洞,可以相对自在又安静。”
在郑州,类似“不苦BUKU咖啡馆”的特色咖啡馆还有很多。小红书等平台上,以“郑州咖啡馆”为关键词搜索,怀旧感、森系、简约风等风格各异的门店让人目不暇接。这些咖啡馆规模不大,却有着属于自己的忠实粉丝。有人为独特口味而来,有人因氛围感驻足,它们的存在让郑州的咖啡市场更加多元、更有温度。
除了平价咖啡和特色咖啡馆,郑州的咖啡市场还涌现出许多跨界融合的消费场景。“宠物+咖啡”“阅读+咖啡”等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消费边界,为消费者带来更加丰富的体验。金水区地德街的“三狗半岛”宠物店内,顾客品着咖啡,与热情的狗狗互动,画面格外温馨;永威木色购物公园的“中信书店”中,书香与咖啡香相互交融,营造出独特的氛围。
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副秘书长、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副教授胡钰表示:“咖啡消费既是功能性消费,也是社会性消费。当前,社交消费的味道更浓一些,尤其是年轻人,上班路上的一杯咖啡不仅是醒脑神器,也是职场标配。约朋友在咖啡馆见面,咖啡又变为社交媒介。咖啡馆成为年轻人喜欢的社交场所,尤其是装修设计比较时尚的咖啡馆,成为很多年轻人喜爱的打卡地,也带动着越来越多有特色的‘咖啡+’消费场景的诞生。”
在胡钰看来,平价咖啡门槛低,受众面广,走的是平价普适风;特色咖啡馆则差异化经营,主要面向咖啡发烧友,虽然小众但有深度,能与顾客深度绑定。随着消费水平的提升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咖啡的消费场景会越来越多。“消费者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当咖啡不仅仅是醒脑神器,还是社交货币时,就会出现多个‘咖啡+’场景。未来,在公园门口、地铁站,甚至早餐车上,都可能会出现咖啡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