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观众心中永远的“活佛济公”,一袭破衫、一把蒲扇,用疯癫外表包裹着大智慧,成为几代人的集体记忆。如今,这位92岁的表演艺术家游本昌,与妻子杨慧华一同住进了北京顺义区的高端养老社区“玉兰人家”,年费超三十万的居住环境,却难掩他心中一道难以愈合的亲情裂痕。
步入鲐背之年的游本昌,身体机能已大不如前,日常出行需依靠轮椅,妻子杨慧华也面临同样的困境。这对相濡以沫的夫妻,选择在高端养老院开启晚年生活,而非与子女同住。他们居住的套房宽敞明亮,全年恒温恒湿供氧,智能寝具与跌倒预警系统一应俱全,每月数万元的开销,换来的是一种“有尊严的养老方式”。游本昌曾坦言:“在这里,不用麻烦子女,和同龄人一起做操、听故事,反而更自在。”
从舞台到荧幕,游本昌的艺术生涯堪称传奇。52岁前,他长期在话剧舞台和影视剧中扮演配角,直到“济公”一角让他红遍大江南北。北京电影学院甚至将他的表演细节收录为教学案例,称其为“表演艺术家”。然而,光环背后,他的家庭生活却充满遗憾。儿子游智超三岁起便被寄养在南京祖母家,成为“留守儿童”,这段童年分离,让父子间始终存在隔阂。如今,年过花甲的游智超曾坦言,自己羡慕妹妹游思涵能常伴父母左右。
游本昌的女儿游思涵,如今是编剧和制片人,被视为父亲艺术事业的继承者。她不仅承担了照料父母的责任,还协助打理父亲的演艺事务,父女关系极为亲密。相比之下,游本昌对儿子的亏欠感愈发强烈。他曾在晚年公开表示,自己未能给予儿子足够的父爱,甚至在如何修复父子关系上感到无力,只能依赖女儿从中调和。这份亲情上的缺憾,成为他晚年最大的心结,再多的财富与声望都无法弥补。
面对主持人关于养老院生活的提问,游本昌用一句充满哲理的话回应:“人在哪,哪儿就是家。”他解释道,人生就是不断更换“战场”,从默默无闻的舞台,到万众瞩目的荧幕,再到因坚守原则而沉寂,如今选择养老院,不过是又一次“战场”的转换。成名后,他拒绝大量商业邀约,不愿过度消费“济公”角色,甚至因此得罪了一些人,但这些选择,都源于他对艺术的敬畏与坚持。
游本昌的故事,引发了关于晚年幸福的深层思考。在现代社会,家庭结构与养老观念发生深刻变化,有人追求子孙绕膝的传统温暖,有人则更看重个人空间与尊严。游本昌的选择,或许为这两种价值观的平衡提供了一个范本——当身体不再自由,当亲情存有缺憾,一个人依然可以通过调整心态,在新的环境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