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温室气体排放披露方面,八家发布ESG报告的钢铁企业中,仅五家明确披露范围一(直接排放)和范围二(间接排放)的总量数据。其中,宝钢股份以1.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居首,同比微降1.34%;河钢股份、首钢股份排放量分别为5426万吨和4422.52万吨,同比上涨2.35%和0.56%;山东钢铁排放量2698.84万吨,同比下降0.72%;沙钢股份排放量605万吨,但因首次发布报告未提供同比数据。值得注意的是,宝钢股份还披露了范围三(运输、产品使用等间接排放)的3161万吨数据,成为业内少数全面披露碳足迹的企业。
未披露排放总量的企业中,鞍钢股份因2024年数据未经第三方核查,仅提供2022-2023年度三基地排放数据;华菱钢铁仅披露下属企业VAMA的27.09万吨排放量;建龙集团则未公开相关数据。环保投入方面,七家企业披露具体金额,宝钢股份以105.59亿元(含资本化投入)领跑,是鞍钢股份(55.97亿元)、华菱钢铁(39亿元)等五家企业投入总和的1.3倍。建龙集团仅披露1106万元绿化投入,未涉及其他环保支出。
在废弃物管理方面,七家企业披露有害废弃物产生量。宝钢股份以79.44万吨居首,首钢股份、山东钢铁分别产生46.01万吨和38.61万吨;河钢股份、建龙集团、沙钢股份产生量较低,分别为4.64万吨、1.49万吨和56吨。华菱钢铁虽未披露总量,但公布了23.59万吨危险废弃物处置量。
行业低碳转型实践中,技术创新与清洁能源布局成为两大方向。鞍钢股份打通高炉-转炉长流程低碳钢生产工艺,焦炉煤气制LNG联产氢气项目投产,万吨级氢基直接还原铁中试装置完成试车,推动“碳冶金”向“氢冶金”转型。宝钢股份推出国内首批量产低碳硅钢,减碳超30%;首钢股份发布《低碳行动规划》,通过生物质炭喷吹技术实现钢铁冶金领域生物质能应用突破;河钢股份试制大废钢比汽车面板,降碳25%并交付美的使用。
清洁能源应用方面,沙钢股份利用厂房屋顶安装光伏面板,装机容量62MW,年发电量6000万千瓦时,但2024年光伏发电占比仅0.32%。华菱湘钢和VAMA光伏项目并网,VAMA一期年发电量1259万度,预计2030年节约外购电6000万度。山东钢铁通过铁路专用线和电动货车提升清洁运输比例至85%以上;建龙集团绿电使用比例达25.35%,自发电率69.46%,吨钢能源成本同比降低7.79元。
尽管部分企业尚未全面披露ESG数据,但行业整体已从“概念倡导”转向“量化实践”。随着全国碳市场扩围,钢铁企业面临更严格的碳排放管控,技术升级与能源结构优化将成为竞争关键。未来,碳足迹核算、绿色产品认证等指标或进一步影响企业市场地位,推动行业向低碳化、可持续化深度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