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上饶市某小区近日因水费异常问题引发居民广泛关注。业主倪先生向媒体反映,其家中2023年6月至2025年6月期间的水费账单显示,2025年多个月份的水费金额均为49.93元,且连续数月数值完全一致。这种“精确到分”的重复收费现象,让居民对计费系统的公正性产生强烈质疑。
“普通家庭每月用水量不可能完全相同,尤其是在没有固定用水量限制的情况下。”倪先生指出,这种异常数据更像是人为干预的结果。他怀疑自来水公司技术人员通过手持设备修改了入户水表的计费参数,导致居民被多收费用。为此,他多次与物业及自来水公司交涉,要求核查后台数据,但未得到明确答复。
在交涉无果后,倪先生向12345政务服务热线投诉。市场监管部门调查后回复称,经核查,小区数据传输装置不具备远程修改计费参数的功能。然而,倪先生认为这一结论仅排除了设备技术层面的可能性,并未彻底查清后台参数是否被人为篡改。他进一步要求自来水公司开放核心数据库供第三方核查,并退还多收费用,但这一诉求遭到拒绝。
针对居民的质疑,自来水公司工作人员回应称,该投诉已被公安机关立案调查,国家信访平台也在介入核查。公司抄表员解释,小区采用智能水表自动传输数据,水费金额重复是因抄表间隔天数相近所致,属于正常现象。但这一说法未能平息争议,反而引发更多质疑。
有法律人士指出,若自来水公司确实存在人为修改计费参数的行为,可能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关于“公平交易”的规定。而居民若无法通过合法途径获取关键证据,其维权之路将面临重重困难。目前,公安机关尚未公布调查进展,事件真相仍有待进一步查证。
此次争议也暴露出智能计量设备普及后带来的信任危机。近年来,随着电表、水表、燃气表等智能设备的广泛使用,消费者普遍反映无法直接读取表计数据,只能依赖企业提供的账单。这种“系统自动统计”的收费模式,虽被宣称“公正透明”,却因缺乏有效监督机制而屡遭质疑。一旦出现数据异常,消费者往往陷入“无证据即诬告”的维权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