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上饶市龙潭新苑小区的业主倪先生近日向媒体反映,自家小区连续多个月出现水费异常,不仅金额精确到分且重复出现相同数值,甚至用水量均为整数,怀疑数据存在人为篡改的可能。这一情况经媒体报道后,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据倪先生提供的缴费记录显示,从2023年6月至2025年6月期间,2025年多个自然月的水费均显示为49.93元,且该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月份的用水量均为整数,与常规用水数据波动特征明显不符。倪先生表示,这种高度重复的水费数据让他怀疑智能水表的后台数据被修改。
针对业主的质疑,上饶市自来水公司抄表员郑女士回应称,小区采用智能水表自动传输数据,不存在人工抄表误差。对于多个月份出现相同金额的现象,她解释可能是抄表间隔天数接近导致计算结果相似。但当被问及为何用水量均为整数时,公司方面未给出明确解释。
更引发争议的是,自来水公司认为倪先生的投诉构成诬告,并表示已就此事向公安机关报案。这一处理方式立即遭到质疑:在未完成全面调查的情况下,直接将消费者维权行为定性为诬告是否合理?法律界人士指出,诬告需以捏造事实陷害他人为构成要件,而倪先生的投诉本质上是基于数据异常的合理怀疑。
记者调查发现,倪先生的怀疑并非毫无依据。他曾在小区水表井内目睹智能水表技术工程师使用专业设备"掌中机"进行操作。虽然自来水公司解释这是正常的设备维护,但业主对在非公开场合操作数据采集设备的合理性提出质疑。有计量专家表示,电子水表精度虽高,但连续多月出现完全相同的计费金额,这种概率在统计学上极低。
事件持续发酵后,上饶市市场监管局宣布成立专项调查组。该局工作人员表示,将通过技术手段核查水表运行记录、数据传输过程及计费系统算法,调查结果将依法向投诉人反馈。与此同时,法律界人士呼吁公安机关说明立案依据,避免将正常的消费维权误判为刑事案件。
这起纠纷暴露出公用事业服务中的深层矛盾。作为具有自然垄断属性的供水企业,其服务质量和数据透明度直接关系到民生福祉。专家指出,面对消费者质疑时,企业应优先通过技术验证和第三方检测来消除疑虑,而非急于采取法律对抗措施。目前,全国多地已建立公用事业数据公开核查机制,此类争议或可成为推动行业规范化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