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向太忆张国荣最后一通电话:欲开新闻发布会澄清无抑郁,却成22年未解之痛

   时间:2025-09-08 13:04:20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一通未完成的电话,一场未能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让华语娱乐圈的一桩旧事在二十余年后依然牵动人心。2003年4月1日傍晚,张国荣拨通了向太陈岚的电话,提出希望她陪同自己召开新闻发布会,澄清“没有抑郁症”的传闻。向太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却没想到这通电话成了两人最后的对话。不久后,香港文华东方酒店传来噩耗——张国荣从24楼坠下,结束了46岁的生命。

向太在多年后的采访中回忆,张国荣在电话中反复询问她是否相信自己没有抑郁症,语气中透露出强烈的求证欲。他不仅希望最信任的朋友理解自己,更想通过公开声明让全世界知道。然而,这场计划中的新闻发布会永远未能实现。电话挂断后,向太很快接到了张国荣坠楼的消息,这份未完成的承诺成了她心中持续22年的遗憾。

官方对张国荣死因的认定是“抑郁症发作引致的自杀”,但这一结论与向太的回忆存在差异。张国荣的大姐张绿萍曾公开表示,弟弟患的是由“脑部化学物质失衡”引发的临床抑郁症,这种生理性疾病带来的痛苦如同“肉被撕裂”。2025年7月,导演王晶在访谈中进一步指出,张国荣的自杀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转型导演的梦想破灭、抑郁症的长期困扰以及社会舆论的压力。

王晶透露,张国荣生前正筹备一部由内地“某位大哥”投资的大型影片,并与心仪的演员达成合作意向。但资本方突然被捕导致项目夭折,这对张国荣的打击极大。他提到张国荣的医生仅以药物治疗为主,未进行必要的强制干预,而张国荣本人也未严格遵循医嘱服药。这种“双重失控”的状态,最终让疾病突破了心理防线。

社会舆论的压力同样不可忽视。作为首位公开同性伴侣的亚洲巨星,张国荣始终生活在保守社会的审视之下。王晶回忆,在《英雄本色》拍摄期间,观众对张国荣角色的嘘声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他私人生活的偏见。这种“表演再完美,仍遭非议”的分裂感,加剧了他的自我认同危机。

张国荣留下的遗书简短却沉重,明确写着“Depression抑郁症”,并表示“这一年来很辛苦,不能再忍受”。他甚至在遗书中追问:“我一生未做坏事,为什么会这样?”这句话透露出他内心的无奈与困惑。据知情人士透露,张国荣在去世前一天的精神状态已极度糟糕,而这种状态并非突然出现,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早在2002年11月,他就曾尝试服药自杀,幸而被及时抢救。

作为香港娱乐圈的传奇人物,张国荣的艺术成就无可争议。他从偶像歌手转型为实力派演员,用才华与勇气诠释了真正的艺术家精神。《霸王别姬》《春光乍泄》等作品成为经典,《Monica》让他迅速走红,《金枝玉叶》则让他成为全港崇拜的巨星。然而,艺术成就背后是一颗敏感而脆弱的心。童年缺乏安全感的经历、感情生活的坎坷以及娱乐圈的高压环境,都成为他生命中的重担。

张国荣的离世推动了社会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在那个年代,抑郁症常被视为“矫情”或“想不开”,但他的离去促使媒体开始大量报道相关知识,让公众对这一疾病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心理学研究表明,抑郁症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心理疾病,每十位男性中就有一位可能患病,女性则每五位中就有一位。其主要特征包括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睡眠障碍等,若出现四项以上症状并持续两周,即可能被诊断为抑郁症。

22年过去,张国荣的离世仍是未解之谜。向太的爆料提供了新的视角,但也引发了更多疑问:如果新闻发布会如期举行,结果会不同吗?如果当时社会对心理健康问题有更多认识和支持,结局会改变吗?这些问题或许永远没有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张国荣的艺术遗产和精神影响依然持续。他的音乐仍在被传唱,电影不断被重温,独特的气质持续影响着无数粉丝。正如他在《我》中唱道的:“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这或许是他留给世界最好的自白。

2019年,向太在鲁豫的专访中首次公开两人通话内容,至今仍为“哥哥”和“阿梅”的离开心痛。有人质疑王晶“记仇二十多年”,趁张国荣离世无法反驳才“爆料”;但也有人认为,王晶虽与张国荣有过节,但此次内容并非完全凭空捏造。真相或许只有当事人清楚,但可以确定的是,张国荣的死因是多重压力交织的结果。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