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商务部针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猪肉及猪副产品启动反倾销调查一事有了新进展。2025年9月5日,商务部正式发布初步裁定,认定欧盟相关产品存在倾销行为,并决定自9月10日起,要求进口经营者在进口此类产品时,按照初裁确定的各公司保证金比率向海关缴纳保证金。
这一消息在养猪业内引发广泛关注,猪易群等平台讨论热烈,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是:该裁定对国内养猪业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猪价是否会因此上涨?
从直接影响来看,保证金的征收将显著增加进口欧盟猪肉的成本,这会直接降低进口商采购欧盟猪肉的积极性。不过,由于进口猪肉在我国整体猪肉消费中的占比相对较小,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一措施对国内毛猪价格的直接影响有限。
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2023年我国猪肉及猪副产品进口总量为270.81万吨,其中来自欧盟的进口量为126.22万吨,占比49.35%。2024年,进口总量下降至229万吨,但来自欧盟的进口量仍达到118万吨,占比提升至51%。尽管欧盟猪肉在我国进口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但与我国年消费5500万吨的猪肉总量相比,进口量仅占1.6%左右。
从国际视角看,这一裁定对欧盟养猪企业的冲击更为显著。2024年,欧盟猪肉产品总产量为2100万吨,出口量为390万吨,而中国是其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尤其是猪副产品,欧盟几乎难以找到其他能够消化如此大规模产品的市场。
此次反倾销裁定不仅是对国内产业的一次保护,也向国际市场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中国将坚定运用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则,维护国内产业的合法权益,抵制不公平的贸易行为。
在业内,涉及生猪养殖的企业众多,包括温氏集团、新希望六和、双胞胎集团、中粮家佳康、神农集团、天邦食品、四川巨星农牧、北京顺鑫农业、安徽汉世伟、深圳金新农科技、环山集团、东方希望、大伟嘉股份、禾丰股份关内生猪产业化、京基智农、武汉金龙、江苏立华牧业、山东城投锦坤、越秀农牧、江西加大、广东海大集团益豚、湖北农业发展畜牧、河北裕丰京安、河南春天农牧、青岛和瑞祥农业、北京二商肉类食品、河南新航道食品、福建傲农生物、广东中芯种业、广东海大集团佩麒、中粮家佳康(河南)、四川德康农牧、河南谊发牧业、史记生物、硕禾畜牧、礼泉傲凯牧业、山西晋象农牧、江苏汉世伟、青岛诸事通牧业、北京中育种猪、亿智诺农业、河南民望农牧、湖北楚城光大农业、陕西正能农牧科技、四川宇和泽科技、河南知行农牧、四川雨洲农业、正大开封猪业有限公司、湖北共富牧业、温氏股份秦晋养猪公司、南漳县福鲲农牧有限公司、海阳中慧、宜昌伊乐草、湖北今楚联合育种、丹育(湖北)畜牧、广东天行、正赢养猪合作社、鸿旺牧业等(名单不分先后)。这些企业将持续关注市场动态,调整经营策略,以应对可能的行业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