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轻食消费在中国餐饮市场悄然兴起。从肯德基推出能量轻食品牌KPRO,到奈雪的茶上线“奈雪green”轻食店型,再到赛百味国内门店突破千家,餐饮巨头纷纷加码轻食赛道,折射出健康消费理念对行业格局的深刻影响。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轻食市场规模已突破3200亿元,预计2026年将超过5000亿元。这一增长趋势背后,是消费者从“吃饱吃好”向“吃出健康”的观念转变。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指出,随着体重管理、营养管理等健康需求的深化,轻食市场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但早期因缺乏头部企业引领,行业洗牌频繁。
作为快餐行业龙头,肯德基依托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加速推进轻食品牌KPRO的门店拓展。8月以来,该品牌在北京、长沙、东莞等城市新增多家门店,此前已在上海、广州、杭州等10余个城市布局。记者在KPRO点单页面看到,其主打谷物能量碗、焖饭能量碗等产品,每款均标注热量信息,精准契合健身人群和都市白领的需求。
全球连锁品牌赛百味同样加快在中国市场的扩张步伐。近日,其宣布国内门店突破1000家,并计划2025年增至1100家。赛百味中国首席执行官朱富强表示,中国消费者对新鲜、健康饮食的关注度持续提升,为品牌发展提供了黄金窗口期。目前,其能量碗、三明治等产品已成为健身爱好者的热门选择。
新茶饮品牌奈雪的茶也跨界布局轻食领域。今年上半年,“奈雪green”店型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落地30余家,聚焦轻饮轻食场景。奈雪方面透露,下半年将持续优化店型,探索更多消费场景,以覆盖更广泛的消费群体。
尽管市场热度攀升,但轻食能否成为餐饮主流品类仍存争议。有味餐饮加速器创始人谭野认为,轻食具有强功能性但弱日常性的特点,主要满足减脂期、白领午餐等特定场景需求,难以成为多数人的日常饮食习惯。其单价普遍高于普通快餐,且对食材新鲜度要求高,在三四线城市渗透难度较大。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国现存“轻食”相关企业约1.3万家。从年度注册趋势看,2018年起企业数量逐年增长,2021年达到新增注册高峰,当年新增企业超4800家;2025年以来,新增注册企业已超过2300家。除肯德基、赛百味、奈雪外,蔓味轻食、沙野轻食等连锁品牌及区域个体门店持续涌现,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以郑州市场为例,赛百味能量碗价格区间为29元至43元,6英寸肉类三明治起价20元;KPRO招牌烤鸡腿肉烤蔬能量碗则从34元起售。谭野指出,轻食市场容量有限且产品壁垒低,可能陷入同质化竞争。他建议,连锁品牌应将轻食嵌入年轻人午餐场景,通过选址、供应链和品牌心智构建核心竞争力;中小玩家则需控制扩张节奏,深耕特定人群,维持会员体系以提升用户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