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桃李面包一款五仁口味蛋月烧的电梯广告引发广泛争议,广告中“有人说五仁不好吃,我们认为:那是因为你还年轻,还没饱尝过生活的毒打”的文案迅速成为舆论焦点。事件发酵后,品牌方紧急下架涉事广告画面,并承诺将优化审核流程,在鼓励创意的同时加强内容把关,避免类似争议再次发生。
五仁月饼作为传统口味,长期以来因口感层次丰富而饱受争议:喜爱者认为其复合风味独具特色,反对者则难以接受其复杂的味觉体验。这种分歧本质上是消费偏好差异的体现,并无绝对的优劣之分。品牌方试图通过广告扩大受众群体,其初衷本无可厚非,但营销策略的核心应是“精准匹配需求”,而非以说教姿态试图改变消费者认知。此次广告“翻车”,正是触碰了这一营销禁忌。
从广告定位来看,品牌方显然将目标瞄准了年轻群体。然而,将五仁月饼的接受度与“生活历练”强行关联,这种试图利用网络热词制造话题的尝试,非但未达到幽默效果,反而因居高临下的语气引发反感。广告语的接受度本就因人而异,但历史经验表明,品牌若以“教育者”自居,忽视对消费者的尊重与理解,极易导致关系错位——消费者需要的是被倾听与满足,而非被塑造与指导。
对于品牌而言,与其试图改变消费者的口味偏好,不如放下身段,深入洞察其真实需求,通过产品创新与服务升级主动贴近市场。此次事件中,品牌方首次尝试开放式内部共创机制,邀请不同年龄层员工参与文案创作,最终产出20组版本并投放,初衷是希望通过多元表达连接不同受众。这种探索精神值得肯定,但若始终以品牌自我为中心,抱着“教育”消费者的心态设计内容,即便初衷良好,也可能因立场偏差而适得其反。
无论面向哪个年龄层的消费者,品牌都需谨记:营销的本质是建立平等对话,而非单方面输出价值观。一旦陷入“说教者”的思维定式,非但无法实现有效连接,反而可能损害品牌亲和力。此次桃李面包的教训,为所有品牌提供了警示:尊重消费者,才是营销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