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糖果品牌纷纷寻求创新与突破。传统销售渠道的市场份额逐渐萎缩,品牌间的分层竞争愈发明显,消费升级与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这一趋势尤为显著。糖果消费场景正经历分化与拓展,从传统零食、节日礼品扩展到婚庆、新生儿诞生等多元化场景。
徐福记作为行业内的佼佼者,近期推出了现代喜礼与轻奢喜礼两大系列,精准定位婚庆、诞生等场景,通过与婚庆公司、酒店的合作,将产品精准送达目标客户。这一策略不仅拓展了线下礼品市场,也为品牌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同时,其他品牌如M&M通过与电影IP合作,推出联名产品,进一步拓宽了消费场景,电影院的逗趣预告片让品牌更加贴近年轻消费者。
糖果市场涌现出众多新兴品牌,它们大多定位高端市场,瞄准追求高品质生活、注重健康和口感的消费群体。这些品牌不仅注重产品的品质和口感,还在包装和品牌形象上下足功夫,打造出时尚、高端的品牌气质。通过社交媒体、网红推荐等新兴营销方式,迅速积累了一批忠实粉丝,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然而,新兴品牌的崛起也给传统品牌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为了保持市场竞争力,许多老品牌选择翻新转型,通过产品迭代、文化赋能、渠道革新三大策略实现年轻化破局。有的品牌推出了多种新口味,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有的品牌则通过跨界合作,推出联名产品,提升品牌知名度。这些举措让老品牌成功焕发了新生,重新赢得了市场的青睐。
但并非所有老品牌的翻新都取得了成功。一些品牌依然依赖传统的产品和营销模式,缺乏创新意识和市场洞察力,导致市场份额逐渐萎缩。这些品牌在渠道建设、品牌建设等方面也存在不足,无法有效吸引年轻消费者的关注。
功能性糖果作为糖果市场的一个新兴细分领域,近年来发展迅速。益生菌、维生素类等功能性糖果备受追捧,市场规模预计将在2030年突破600亿元。然而,功能性糖果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缺乏研发支撑的问题。许多产品只是简单添加营养元素,并无科学佐证其功效,导致产品无可讲点,制约了行业的健康发展。夸大宣传也是功能性糖果面临的一大问题。
跨境购糖果因其独特的异域风味和品质保证而备受消费者青睐。然而,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追求利润,进行虚假宣传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和跨境购糖果市场的正常秩序。因此,消费者在购买跨境购糖果时,应谨慎选择正规渠道和品牌。
糖果消费群体呈现出明显的分层现象。银发群体偏好低糖、易咀嚼的糖果产品;Z世代则更喜欢个性化、社交属性强的糖果产品。儿童群体作为细分市场之一,也备受品牌关注。打上“儿童”标签的软糖价格翻倍,尽管添加了营养元素,但其价值并不足以支撑高昂的价格。
中国糖果市场呈现出“外资主导高端、本土深耕大众市场”的格局。外资品牌凭借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以及高品质的产品迅速占领高端市场;而本土品牌则凭借价格优势、广泛的销售渠道和符合本土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在大众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尽管外资品牌在高端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但本土品牌也展现出向高端市场突破的潜力。
在成熟市场下的糖果品牌分层竞争,是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无论是新兴品牌还是老品牌,都需要不断创新和变革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的需求。产品研发、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成为推动糖果行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关键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