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本市场风云变幻中,一家曾经戴帽的上市公司*ST松发(以下简称“松发”),近期以一份亮眼的半年报数据吸引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松发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6.8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超过300%,归母净利润更是达到6.47亿元,成功实现扭亏为盈。
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松发公司近年来全面转型的硕果。从原本专注的陶瓷领域,到如今船舶制造业务的重心转移,这一战略调整无疑为公司的业绩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2024年,随着恒力重工股权的注入,松发正式迈入了船舶制造行业的大门,并凭借国际船舶市场的旺盛需求,业绩实现了显著提升。
松发的转型之路,与恒力家族两代人的布局密不可分。早在多年前,恒力集团的创始人陈建华便以敏锐的商业嗅觉,从一家濒临破产的织造厂起步,逐步将恒力集团打造成为涵盖石化、化纤、纺纱等多个领域的千亿级企业帝国。而今,其子陈汉伦已接过父辈的接力棒,担任松发的董事兼总经理,继续书写恒力家族的商业传奇。
陈建华的创业历程,堪称踩准风口、精准布局的典范。从乡镇企业改制初期的织造厂收购,到化纤、纺纱业务的拓展,再到石化上游产业的进军,陈建华总是能够敏锐地捕捉到行业发展的先机,并通过资本运作等手段,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如今,这一成功经验正在被复制到船舶制造领域,恒力重工的注入便是最好的证明。
在船舶制造行业,环保化与大型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随着全球碳排放管控的收紧和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将海运碳排放纳入管控,绿色船舶的需求日益旺盛。同时,规模经济效应也推动了船舶大型化的发展,进一步巩固了这一行业趋势。在此背景下,恒力集团凭借前瞻性的布局和强大的技术实力,成功掌握了LNG等双燃料发动机技术,为松发的业绩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然而,松发的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尽管业绩实现了大幅增长,但公司在经营层面仍存在一些挑战。半年报显示,松发上半年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仍为负值,反映出公司在现金回流方面仍存在不足。同时,高达89.72%的资产负债率也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给公司未来的运营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对此,松发表示将通过非公开发行募资等方式,降低负债水平并改善现金流状况。
松发在费用率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相较于行业龙头中国船舶,松发的费用率显著较高,这主要源于公司在销售、管理、研发和财务等方面的支出较大。为了提升整体运营效率,松发需要在未来进一步优化费用结构,降低不必要的开支。
在管理层方面,松发也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原管理层已全部离任,新任董事长由陈建华担任,其子陈汉伦则出任总经理和董事职务。这一人事布局不仅体现了恒力集团对松发未来发展的高度重视,也传递出陈建华对二代的悉心培养之意。然而,面对船舶制造行业的复杂环境和激烈竞争,陈汉伦能否带领松发继续书写辉煌,仍需时间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