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人寿,这家拥有22年历史的寿险公司,正面临着一个看似矛盾的困境:一方面,公司连续十四年保持了稳健的盈利业绩;另一方面,其股权却在过去五年中十六次拍卖全部流拍,陷入流转困局。
9月2日,记者注意到,阿里资产司法拍卖平台上再次出现民生人寿股权的拍卖信息。湖南前进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的705万股股份将于9月25日以1277.95万元的价格公开拍卖,每股作价约1.8元,仅为评估价的70%。这已是自2020年以来,民生人寿股权第十七次被推向交易市场。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前十六次拍卖均未能成功交易,均以流拍告终。这种持续遇冷的局面与民生人寿连续十四年的盈利业绩形成了鲜明对比,反映出市场对中小型保险公司股权的复杂态度。
民生人寿相关负责人对于股权流拍的原因并未给予正面回应,仅表示公司作为全国首家以民营资本为投资主体的险企,股权结构一直保持相对稳定。目前,公司21家股东单位中,仍有14家作为发起人股东,自公司筹建起便始终引领与陪伴公司发展,近十年未发生股东变更。这种长期稳定的股东关系为公司战略的连贯性提供了坚实保障。
回顾过去五年,民生人寿的股权拍卖之路可谓跌宕起伏。从2020年7月山东华乐实业集团首次尝试转让股权开始,股权拍卖价格经历了从溢价到折价的巨大转变。最初,市场对保险股权还保有相当程度的青睐,但首次拍卖并未成交。随后,尽管拍卖价格逐步下调,股权依然无人问津。真正的转折点出现在2021年3月,湖南前进投资拟将所持全部705万股股份进行拍卖,起拍价每股仅约1.5元,较首次拍卖价格下跌超过60%,反映了市场对民生人寿股权价值的重新评估。
此后,关于民生人寿的股权拍卖价格多数改为密封报价或面议,每股价格不再公开透明。这种变化背后,或许隐藏着股东对股权价值持续走低的担忧。同时,较大比例的股权转让同样遭遇困境。例如,海鑫钢铁集团作为民生人寿第三大股东,其持有的7.88亿股股权自2021年起先后五次挂牌均未能找到接盘方。
专家指出,多数中小寿险公司具有负债端历史包袱、资产端信用与久期管理能力有限、渠道弱化等共性。因此,“多次流拍”常见于治理权不清晰、资产负债缺口大、转型路径不清的中小险企股权项目。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投资者对保险股权的风险溢价要求提高;同时,保险行业监管持续趋严,对股东资质、资金实力等要求不断提升,增加了投资门槛。
民生人寿的经营业绩也出现波动。2025年上半年,公司保险业务收入同比下降4.69%,净利润同比下降30.68%。仔细分析其产品结构,上半年保费规模主要由续期保费带动,新产品表现乏力。在利率下行的市场环境中,民生人寿对分红险市场的反应迟缓,分红实现率指标也不容乐观。
面对这些挑战,民生人寿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紧紧围绕中等收入群体,不断完善有民生特色的产品体系和增值服务体系。在资产配置上,通过对宏观经济和市场趋势的研判能力,优化风险收益结构。在险种结构上,主要以偏重保障、长期储蓄的传统险为主。在渠道建设上,个人代理渠道为公司最主要的销售渠道,公司持续专注个险渠道建设,并与各银行渠道建立紧密合作关系。
然而,作为一家经营区域遍布26个省市、有21家股东的公司,民生人寿的管理团队却极为精简,目前仅有4名高管。专家指出,虽然小班子本身并不是问题,关键在于制度化的制衡与专业覆盖。需要避免权力过度集中与关键人风险,同时确保合规审慎要求得到更高标准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