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度上半年的金融市场中,上市券商的投行业务表现呈现出一系列引人注目的趋势。根据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整个投行业务板块正经历着显著的回暖,而这一过程中,股权业务和债券业务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从整体营收情况来看,42家券商在上半年共实现了155.30亿元的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与去年同期的131.49亿元相比,实现了18.11%的同比增长。这一增长背后,行业内部的“马太效应”愈发明显,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国泰海通、华泰证券及中信建投等头部券商稳居前列,净收入均突破10亿元大关,占据了行业的核心份额。与此同时,行业尾部则呈现出另一番景象,有13家券商的净收入未能达到1亿元。
在具体增长幅度上,华安证券、国联民生、西部证券及中银证券等券商表现尤为突出,其投行手续费净收入的增幅均在100%以上。然而,也有14家券商的同比收入出现下滑,占比达到33%,其中中原证券、太平洋证券及中泰证券的下滑幅度最为显著。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券商的收入下滑与合规及政策环境紧密相关。例如,华西证券因受金通灵项目处罚影响,上半年未能完成任何股权融资项目;太平洋证券则因地方债务风险管控趋严,城投债发行规模显著收缩,导致债券承销业务承压。
在战略转型与趋势升级方面,多数券商已将“建设一流投行”作为核心目标,并积极推动从以项目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新模式转型。头部券商在品牌影响力与市场份额上的竞争愈发激烈,而中小券商则依托集团或股东背景,结合自身优势在细分领域寻求突破。
在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两大核心领域,券商的表现呈现出显著的分化态势。多数券商通过把握债券市场政策机遇实现了业务突破,如申万宏源、长江证券、财达证券等均在债券承销业务上取得了亮眼成绩。而股权融资业务的亮眼表现则集中在少数券商身上,如国联民生证券、华泰证券及招商证券等,其股权主承销额均实现了大幅增长。
券商在投行业务的全球化布局也在加速推进。“境内外业务协同”已成为核心策略,多家券商正通过打通内地与境外市场的业务壁垒实现资源整合。中信建投国际、招商证券等机构以香港为核心推进一体化运营,满足企业跨市场融资需求;而东吴证券则进一步延伸至东南亚市场,构建了多区域跨境融资服务网络。
随着上半年收官,券商投行业务的下半年布局方向也逐渐清晰。服务国家战略、强化业务协同已成为共性趋势,但不同机构在股权、债券业务的具体发力点及创新方向上仍呈现出显著差异。部分券商将服务科技创新摆在重要位置,如中信证券、中信建投等;而区域特色型券商则持续强化本地优势,如国联民生、长江证券等。业务差异化布局也成为券商寻求突破的关键,如招商证券拓展央国企债券承销业务、东吴证券强化境外业务协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