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聚焦广东海洋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研讨会于深圳盛大召开。此次盛会由中国广核集团担纲主办,得到了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及广东省能源局的悉心指导,以“扬帆深蓝,能创未来”为核心议题,汇聚各方智慧,共谋海洋能源新篇章。
广东,作为海洋经济大省,正以实际行动加速海洋资源优势向发展优势的转化,致力于打造“海上新广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会上,一系列广东在海洋能源领域取得的显著成就被逐一展示,彰显其在全国乃至全球的领先地位。
据统计,2024年广东海洋生产总值已突破2万亿元大关,海洋传统优势产业增加值超过6800亿元,同比增长7.5%。其中,海上风电作为海洋能源产业的璀璨明珠,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251万千瓦,较“十三五”末激增十倍,稳居全国榜首。一条涵盖研发、制造、安装、运维、检测的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已在广东成型,产业发展水平全国领先。
技术创新是推动海洋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广东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成了一批国家级能源研发创新平台,产学研深度融合,催生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中广核阳江500千伏海上风电无功补偿站、南方电网三山岛海上风电柔直输电工程等首创性项目相继落地,引领海上风电技术不断突破。同时,深海油气开发、海工装备、氢能等领域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如乌石油田群的绿色实践、全球首艘11000米超深水钻探船“梦想号”的入列等,均彰显了广东在海洋能源技术创新方面的雄厚实力。
在探索海洋能源融合发展新路径方面,广东同样走在前列。以“绿色能源+蓝色粮仓”为核心,广东正掀起一场海洋资源立体开发革命,构建了风、渔、旅及融合新业态新模式的产业链条。汕尾市“伏羲一号”风渔融合网箱平台、全球首台半潜式波浪能养殖平台“澎湖号”等标杆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促进了能源与养殖业的深度融合,还催生了“能源-养殖-冷链-文旅”、“风电-制氢-甲醇-航运”等绿色能源产业链,展现了“链式思维”在重构海洋产业生态中的强大作用。
会上,中国广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等企业与多家单位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涉及绿色船燃产供销一体化、海上风电驱动兆瓦级海水原位制氢关键技术研究、抗台风兆瓦级海上浮式光伏示范项目等多个领域。同时,粤港澳大湾区绿色船燃产业创新联合体的启动,也标志着广东在能源科技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
研讨会还邀请了多位行业专家进行主题报告演讲,分享了广东新型能源体系产业科技互促双强的典型项目经验。与会者纷纷表示,此次盛会不仅为广东海洋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思路,也为全国乃至全球的海洋能源发展贡献了广东智慧与力量。
广东在推动海洋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积极探索海洋能源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的新模式。这不仅体现了广东作为海洋经济大省的责任与担当,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