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年公募基金半年报的全部披露,行业数据揭示了公募基金在上半年实现了显著的收入增长。数据显示,管理费、交易佣金、托管费及销售服务费四项费用总和达到了1131.5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高达20.52%。
上半年,公募基金的管理规模持续攀升,截至6月底,总规模已突破34.39万亿元,与年初相比增加了1.56万亿元。资本市场的回暖和赚钱效应的显现,推动了各类基金规模的增长,同时也使得公募费率改革的影响逐渐减弱,管理费收入因此实现增长。
具体来看,管理费收入在上半年达到了616.03亿元,虽然仅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98%,但考虑到费率改革和股市调整的影响,这一增长已显得尤为不易。混合型基金依然是管理费收入的主力军,尽管上半年合计收取的管理费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仍占据了总收入的近三成。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的管理费收入也分别实现了9.36%和4.26%的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QDII基金、其他基金和商品型基金的管理费收入增幅较大,分别同比增长了22.92%、103.18%和169.41%。这显示出投资者对于海外市场和商品市场的关注度正在提升。
从基金公司层面来看,行业“马太效应”依然明显。上半年,有21家基金公司的管理费收入超过了10亿元,其中行业龙头易方达基金以39.27亿元的收入稳居榜首,尽管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但仍遥遥领先其他公司。华夏基金、广发基金等头部梯队的公司也实现了管理费收入的稳步增长。
然而,并非所有基金公司都实现了管理费收入的增长。部分小型基金公司的管理费收入依然微薄,甚至有个别公司的管理费收入不足百万元。这反映出公募基金行业的竞争依然激烈,小型基金公司在争夺市场份额方面面临巨大挑战。
除了管理费收入,基金公司还需要向销售机构支付客户维护费。上半年,这一费用合计达到了182.84亿元,同比增加12.79%。这意味着基金公司实际取得的管理费净收入要远低于账面数字。货币基金、基金C类份额等收取的销售服务费也规模庞大,上半年合计达到了152.16亿元。
在基金托管费方面,上半年58家托管机构的收入合计为137.69亿元,同比增长2.36%。其中,商业银行占据了主导地位,前四大商业银行的托管费收入合计占比近五成。一些中型银行也在积极发力,托管规模和收入均有所增长。相比之下,券商的基金托管业务虽然占比有所提升,但金额依然偏低。
2025年上半年公募基金行业在整体规模增长和管理费收入提升的同时,也面临着行业内部分化加剧、小型基金公司生存困难等问题。未来,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持续增长,将是所有基金公司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