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2025年上半年A股上市银行的财务报告全部公布,银行业员工的薪酬状况再度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据统计,42家上市银行共雇佣了约260万名员工,他们的薪酬水平出现了涨跌互现的情况,但总体来看,较去年上半年有所提升。
在整体薪酬包方面,今年上半年相较于去年同期有所增加,平均每位员工半年内薪资增长约1300元。这一增长扭转了去年上半年薪资下滑约5300元的趋势。具体而言,上半年全体银行员工的平均薪酬达到了18.1万元,月均薪资为3.02万元,较去年增长了214元。
在薪酬水平方面,股份制银行和东部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继续领跑。招商银行以人均月薪5.05万元高居榜首,紧随其后的是南京银行,人均月薪为4.82万元。宁波银行、兴业银行、北京银行的人均月薪也颇为可观,分别为4.54万元、4.54万元和4.52万元。中信银行、浙商银行、江苏银行、上海银行、成都银行和平安银行的人均月薪也超过了4万元。
相比之下,六大国有银行的薪酬水平稍显逊色。中国银行上半年人均月薪为2.82万元,交通银行为2.75万元,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分别为2.63万元和2.62万元,农业银行和邮储银行则分别为2.52万元和2.49万元。
本次薪酬统计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部分银行在上半年发放了年终奖金,这可能导致平均薪酬中包含年度奖金等因素。同时,薪酬包中还包括福利待遇及缴税等,因此人均月薪与员工实际到手的工资可能存在差异。
薪酬水平不仅受到银行类型和地区的影响,还与银行的员工政策密切相关。例如,农业银行和工商银行作为员工数量最多的两家银行,都提出了薪酬资源向基层员工倾斜的政策。农业银行表示,要加强县域人才队伍建设,倾斜配置县域薪酬资源,以激励年轻员工扎根基层,服务乡村振兴。工商银行也强调,要坚持公平和激励约束相统一的分配理念,加强薪酬资源向基层员工倾斜,以激发各级机构的经营活力。
对于银行业整体薪酬水平的提升,市场分析认为,这可能与银行业整体经营状况的好转有关。随着经济的复苏和金融市场的稳定,银行业盈利能力逐步恢复,这也为员工薪酬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然而,尽管整体薪酬水平有所提升,但银行业内部的薪酬差异仍然较大。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由于业务规模、盈利能力等方面的优势,薪酬水平普遍较高;而国有大行由于员工数量众多、网点分布广泛,平均薪酬相对较低。这种薪酬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银行业内部的不同发展水平和经营状况。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和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推进,未来银行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将更加迫切。因此,如何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提高员工薪酬和福利待遇,将成为银行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总体而言,2025年上半年银行业员工薪酬水平呈现出整体提升、内部差异较大的特点。未来,随着银行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薪酬水平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