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关钉钉CEO无招回归后公司加班文化再度引发关注。传闻称,无招曾在深夜巡查办公区,对员工提前下班表示不满,并计划对不支持加班的高管进行调整。尽管钉钉官方对这些传闻予以否认,但无招回归后钉钉内部的工作强度和考勤管理确实有所加强。
自今年4月无招重新掌舵钉钉以来,公司内部开始整顿考勤与工作纪律,要求员工早上9点上班并参加早会,同时缩短了午休时间。有员工透露,无招在内部曾表示,如果工作完不成,就说明太闲,应该加班到凌晨两三点。这一系列的变动,让钉钉的加班问题再次成为舆论焦点。
然而,无招回归的背景是钉钉面临的行业竞争加剧和阿里巴巴AI落地重任的双重压力。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钉钉内部秘密建立了多个产品创新团队,直接向无招汇报。据报道,在无招回归的四个月里,钉钉员工走访并解决了上千条用户需求,优化了多条产品线。
8月25日,钉钉在十周年发布会上推出了首款AI硬件产品,无招在发布会上表示,这个项目的四五十人团队在过去的四个月里,每天睡眠时间不超过5个小时。这一说法再次引发了关于钉钉加班文化的讨论。
事实上,钉钉的早期成功就是靠拼命工作换来的。2014年,在被称为“疯人院”的湖畔花园一间小屋里,无招带领团队创立了钉钉。当时,团队内部有严格的规定,比如每天必须拜访三家企业,否则不能回屋睡觉;产品迭代以七天为一个周期,周三发版、周六上门回访。这种高强度的工作模式,帮助钉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然而,随着市场的变化,钉钉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方面,蓝海市场已被搅动为红海,飞书和企业微信等竞争对手正在瓜分市场份额;另一方面,钉钉内部出现了懒散和推诿的现象,创新能力匮乏。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无招回归后选择了狠抓考勤和工作纪律,试图通过加班文化来激发员工的斗志。
但过度加班并非长久之计。有分析师指出,钉钉的用户群体庞大且多样化,如何满足不同客户的AI需求的同时,保持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是一个巨大挑战。钉钉在商业化方面也面临着压力,如何在保持产品体验的同时实现盈利,也是无招需要解决的问题。
尽管无招在发布会上表示,钉钉将引入AI Agent并提出“清空过去”的产品理念,试图通过AI技术来重塑企业协作和协同的场景。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困难重重,AI技术的发展仍不成熟,如何让企业痛快埋单也是一个难题。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钉钉需要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无论是通过加班文化来激发员工斗志,还是通过AI技术来重塑产品体验,都需要钉钉在不断创新和探索中找到平衡点。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