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近期的内部演讲中,深刻反思了百度组织文化,并直指公司近年来遭遇的挑战。他表示,百度需要明确自身的定位,避免盲目参与无法胜任的竞争。李彦宏坦言:“不是所有的游戏百度都能赢,我们必须清楚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他强调,百度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聚焦。
百度自1999年成立以来,历经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早在2017年就提出了“All in AI”的战略,并在智能驾驶等领域提前布局。特别是大模型热潮兴起时,百度迅速推出了自研的文心一言大模型,一度领跑国内企业。然而,尽管有这些前瞻性的布局,百度仍未能成功突破瓶颈。
在最近公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中,百度的表现喜忧参半。非在线营销收入同比增长34%,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总营收为327亿元,同比下降4%。虽然百度核心净利润同比增长35%,达到74亿元,但非公认会计准则下的归母净利润却同比下降35%,仅为47.95亿元。
面对AI科技的新竞赛,百度不容错过这一机遇,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李彦宏在公开场合的言论变化,透露出百度战略重心的调整。他不再频繁谈论技术提升,而是更加关注应用层面的创新和生态建设。在业绩电话会上,李彦宏明确表示,模型的价值将主要体现在应用层面,文心一言模型的定位也因此变得更加清晰。
围绕“有用的AI”这一核心理念,百度在应用领域的布局变得更为大胆,推出了一系列AI应用产品,如无代码应用搭建平台百度秒哒、代码工具文心快码、数字人直播等。这些产品为百度带来了实际的效益提升,数字人产生的收入环比增长55%,二季度实现收入约5亿元。
然而,百度自研的文心大模型未来的发展路径却显得摇摆不定。年初,DeepSeek等推理模型的崛起引发了业界竞争,百度直到3月中旬才推出文心大模型4.5版本和推理模型X1,并从闭源生态转向开源路线。据知情人士透露,百度在2025年的OKR制定中,对文心大模型的方向也进行了调整,开始强调“降本增效”。
除了推理模型,视频模型的商业化也被寄予厚望。百度在视频生成模型领域的战略调整尤为引人注目。尽管之前曾坚称“不做视频模型”,但百度在7月份宣布加入视频生成模型大军,推出了专有视频生成模型MuseSteamer。李彦宏在业绩电话会上透露,百度正在开发文心大模型的下一代推理版本,这一消息在内部早已确定。
然而,百度在模型战略上的摇摆不定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在业绩会后不久,百度AI助手官网和App的模型选项中,一度不再显示自家的文心大模型,而是换成了DeepSeek的开源版本。这一举动引发了热议,虽然随后文心大模型4.5 turbo又重新出现在选项中,但这一策略调整仍被质疑为弱化了自身技术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尽管AI业务承载着外界的期待,但当前撑起百度营收基本盘的仍是传统广告业务。百度在广告业务上进行了近十年来最大的一次变革,一方面调整渠道体系,取消部分城市的独家代理机制,转向服务商运营模式;另一方面,对搜索业务进行全面革新,提升AI在搜索中的占比。
然而,这一变革也带来了挑战。传统搜索中的超链接广告位被智能问答挤压,导致广告展示次数和用户点击量减少。百度核心在线营销收入同比下降15%,创下近三年来最大跌幅。百度高管在业绩电话会上预警,第三季度广告收入可能同比下滑20%~25%,而同期中国在线广告市场整体仍保持着约3%的同比增速。
相比之下,智能云业务成为百度新的增长点。第二季度,百度核心非在线营销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主要是智能云业务增长的带动。智能云业务主要由个人云和企业云构成,其中企业云是重中之重。得益于AI基础设施订阅的强劲需求,企业云的订阅收入占比过半,同比增长超50%。
然而,AI转型也对百度短期现金流构成明显压力。第二季度自由现金流为-47亿元,主要因AI业务投资增加。同时,研发投入同比下降13%,收入占比仅为15.6%,远低于之前的投入力度。百度新任CFO在业绩会上表示,尽管仍致力于人工智能的长期投资,但将谨慎管理节奏,以避免未来利润率波动的恶化。
李彦宏也在高管会议上提出,要求建立一个统一的AI能力中心,以减少重复投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面对长久的市值焦虑,百度急需一场更深入的变革,以在AI时代重回浪潮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