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一家豪华酒店会议厅内,所有人的目光聚焦于主席台左侧的陶天海,这位新晋的中国金茂(00817.HK)董事长及总裁,年富力强,尚未步入知天命之年。
众人屏息以待,欲聆听这位年轻掌舵者的见解。
会议的另一焦点议题——“集思广益,行超常之道”,恰如其分地映射了陶天海的迅速崛起与中国金茂力求以非常手段稳住业绩的决心。陶天海在短短两年内,由华东区域总经理跃升为一把手,而中国金茂亦试图以非常规姿态稳固业绩航船。
8月26日,中国金茂半年报揭晓,上半年实现营收251.13亿元,同比增长14%;归母净利润为10.9亿元,同比增长8%;销售总额达到534亿元,同比上升20%。
陶天海无疑为这一佳绩立下汗马功劳。自今年3月从张增根手中接过帅印后,这位出身一线业务的新董事长迅速行动,裁撤区域层级,晋升副总裁并公布新任地区总经理,果断进行人事更迭。他一举扭转先前的收缩策略,强势重返土地市场。
在他的带领下,这家资深央企首次跻身行业前十。
然而,这一切绝非易事。
图源:“金茂文化”微信公众号
8月24日,上海虹口瑞虹新城的金茂璞元首期开盘,99套均价高达16.6万元/平方米的房源,在26分钟内即告售罄。这是中国金茂在上海内环住宅市场的首次突破,此前,金茂府虽在上海享有良好口碑,但多位于外围区域。
此次开盘,超过五成的买家为上海籍,其中不乏老黄浦地区的居民。中国金茂上半年在上海的其他三个项目同样热销,宝山站项目、普陀桃浦项目以及小五角场项目均取得了不俗的销售成绩。
中国金茂内部人士对此表示:“项目团队表现出色。”
去年3月,中国金茂启动“月度之星”评选,表彰在纾困、增收、降本、运营和管理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团队或个人。三个月后,“月度之星”更名为“奋进之星”,以表彰在冲刺年中业绩时的佼佼者。
上海三个项目的首开团队荣获今年上半年“奋进之星”,得益于其“拿地即开工,快速示范区开放,前置融资”的高效策略,三项目同步首开,走出独立市场行情。
陶天海强调,中国金茂正极致提升项目周转效率,迅速回笼资金并投入再生产,力求“一年一熟”,甚至“一年两熟”,将房地产业务比作现代农业。
陶天海的职业生涯几乎全在中国金茂度过。25年间,他历任企业规划部经理、战略规划部及成本合约部负责人,2011年转战上海,2017年升任高级副总裁并兼任华东区域总经理。
在他的带领下,中国金茂从零开始开拓华东市场,长三角地区已成为公司的业绩支柱。2021年,华东区域销售额突破千亿元,占集团业绩近半。
然而,面对业绩下滑至千亿元以下,中国金茂打破常规,将年轻高管陶天海推向台前。今年3月,张增根退休,陶天海火速晋升为董事长,这在央企中颇为罕见。
陶天海上任一周后,中国金茂立即启动大规模改革,宣布“收缩架构”,取消华北、华东等五个区域层级,重组为14个地区公司,形成“总部-地区”二级架构,直接管理城市项目。
紧接着,公司内部连续发布人事任命,晋升三位副总裁并公布14位地区总经理,动作之大,足见陶天海改革的决心。
上半年,陶天海频繁提及“六力三比”——“六力”即拓展力、服务力、运营力、增值力、奋进力和组织力,“三比”是与过去比、与集团内部最优比、与物业行业最优比。在去年的“产品升级”主题年后,中国金茂进入内部组织能力升级阶段。
组织架构调整后,中国金茂迅速进行土储项目换仓。上半年,公司一改收缩策略,在高能级城市积极拿地,几乎每月都能在土拍市场见到其身影。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金茂权益拿地金额达到261亿元,位居全国第七。
在低能级城市和项目流速不佳的区域,中国金茂则利用央企资源优势,通过土地收储路径退出。
陶天海预计,2025年中国金茂总推货值约1800亿元,销售规模保持在千亿元水平,排名稳中有升。
陶天海的上半场战役已落幕,下半场将从备战“金九银十”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