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玉米油第一股”西王食品(000639.SZ)公布了其2025年上半年的财务报告,数据显示公司业绩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在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18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5.82%;归母净利润为-1857.03万元,同比大幅下滑145.68%;扣非净利润更是下滑了138.77%,达到-2045.34万元。
对于这一业绩下滑,西王食品在半年报中解释称,主要是公司为了提升利润水平,减少了低毛利产品的销售,同时体重管理品类市场竞争态势的变化也对其产生了影响。作为西王集团旗下的子公司,西王食品早期主要为金龙鱼、鲁花等行业巨头代工生产食用油。
回顾历史,西王食品在2011年进入了玉米油这一细分赛道,并成功上市,成为国内“玉米油第一股”。随后在2016年,公司通过收购加拿大知名健康食品公司Kerr(现为“Iovate”),将营养补给品业务打造为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然而,近年来受原材料价格攀升和市场竞争加剧等多重因素影响,公司的两大主营业务——植物油和营养补给品均出现了营收下滑的现象。
具体来看,2025年上半年,西王食品的植物油业务实现营收9.42亿元,同比下滑11.84%,毛利率也较去年同期下降了5.51%。对此,公司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毛利率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原材料成本的上涨。实际上,从2022年开始,公司植物油的营收已经连续三年呈下滑趋势。
在营养补给品方面,尽管其营收规模在今年上半年已经超过了植物油业务,达到了9.50亿元,但同比下滑了21.65%。这一业务线的下滑也直接体现在公司的海外市场上,从2024年到今年上半年,其海外市场的营收均出现了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西王食品还有一个“扩建60万吨玉米油项目”至今仍未完工。该项目自2020年动工以来,总投资已达14.92亿元,但根据半年报披露的进度,目前仅完成了23.05%。公司解释称,受经济环境影响,项目未能达到预期进度。在当前公司业绩承压的背景下,这一项目的继续推进对公司的造血能力提出了不小的挑战。
面对业绩下滑的困境,西王食品也在寻求转型和创新。公司在半年报中表示,上半年对旗下核心品牌进行了全面焕新,并针对特定人群推出了新产品。例如,针对女性蛋白与肌酸用户、对肽类等新兴品类感兴趣的早期尝试者等人群,公司推出了相应的产品。同时,在运动营养板块,公司也在继续扩大创新平台,拓展新型产品形态。
然而,有专家指出,尽管营养补给品行业正在经历结构性增长,但西王食品在主业双线承压、利润亏损的背景下推进品牌焕新与品类创新,面临着“战略投入期”与“财务承压期”叠加的双重压力。品牌焕新需要大量营销投入,而新人群的教育周期长、转化慢,短期内难以贡献利润,可能进一步拉长公司的亏损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