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索算力的无限可能中,中国再次站上了世界舞台的中央。一个令人震撼的数字揭示了算力的飞跃:完成1000亿亿次计算,全球80亿人需夜以继日,连续四年不懈操作,而中国,仅需一瞬。
这一壮举得益于中国移动引领研发的“九州”算力光网,在2025中国算力大会上惊艳亮相。它以惊人的10 EFLOPS算力,即每秒执行1000亿亿次浮点运算,刷新了全球记录。作为全球首个也是规模最大的400G全光省际骨干网,“九州”不仅展现了技术的巅峰,更预计将为中国的GDP增长贡献超过126亿元。
算力大会的舞台上,不仅仅是“九州”独领风骚,十大算力产业的突破性成果竞相绽放。这些成就覆盖了从底层技术革新到生态解决方案的全方位进步,为中国算力产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山西秦能带来的算电协同一体化平台,如同一把利剑,直击数据中心能耗高的痛点。该平台每年可节省电费1000万元,同时减少十万吨碳排放,让数据中心绿色转型不再是空谈。
超聚变公司的FusionOne AI一体化行业解决方案,以小时级上线的速度,将AI基础应用推向“开箱即用”的新境界。这一方案已成功应用于500多个项目,展现了AI赋能行业的无限潜力。
华为研发的“在网计算加速技术”,则是智算集群通信效率的一次重大飞跃。它让模型训练与推理更加高效经济,为AI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中国电信的“广域智算无损组网技术”,为分布式大模型的训练开辟了新天地。它让远距离的数据中心如同近在咫尺,高效协作,打破了地域限制。
中国联通的“分布式训推关键技术”,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同时,实现了AI训练的高效与安全。数据无需离开园区,隐私保护得到了有力保障。
联想的“万全大模型训推方案”,则以十倍的性能提升和秒级故障恢复能力,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该方案还能适配20多款国产GPU和大模型,展现了强大的兼容性。
阿里云牵头的异构GPU云平台,打破了算力孤岛,让不同品牌的国产GPU能够协同作战。这一平台已支撑了100多个重大项目,为中国算力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中兴通讯主导的智算超节点系统,则让国产GPU卡实现了大规模高速互联。该系统能够支撑万亿参数以上的主权大模型训练,初步建成了国产化智算产业的开放互联生态系统。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的DeepLink超大规模跨域混训方案,更是让跨省千里的智算中心实现了大模型的混训。这一方案等效算力不输单芯片单集群,真正实现了全国算力资源的盘活与高效利用。
这些重大突破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革新,更是中国算力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它们背后,是中国计算、通信、电力等行业龙头企业的携手并进,共同支撑起了中国在算力领域的突飞猛进。如今,算力已如水电一般触手可及,为中国乃至全球的数字化转型注入了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