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国快递行业多家上市企业公布了7月份运营数据,揭示了整个行业“量增价跌”的现状。在国内快递市场竞争愈发白热化的背景下,实力雄厚的快递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国际舞台,寻求更多增量和更高利润。
快递物流作为现代流通体系的关键一环,连接着各行各业,串联起线上与线下,深入生产环节,嵌入消费场景。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我国快递业务量已达到1120.5亿件,同比增长18.7%。未来前景同样广阔,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将突破2500亿件,市场规模将达到2.8万亿元。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快递企业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率,积极拓展航空运输、陆空运输专线、高铁快运等多种寄递方式,服务时效显著提升,更多地区被纳入“次日达”服务范围。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为行业带来了变革,如顺丰的“无人机+航空货运”协同接驳技术,中通无人车的规模化应用,以及京东新一代智能配送车的推出,都标志着快递行业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然而,快递行业“量增价跌”的问题依然突出。多家快递企业公布的7月份数据显示,尽管快递业务收入普遍实现同比增长,但单票收入却持续下降。顺丰、圆通、韵达、申通等企业均未能幸免,单票收入同比下滑幅度不一。这一现状反映出行业强者愈强的竞争格局,同时也揭示了快递行业面临的巨大挑战。
快递行业的低价竞争已导致行业陷入恶性循环,基层网点为维持生存不得不削减人力、简化操作流程,进而引发快递破损率上升、配送延误、投诉率飙升等问题。这种模式严重威胁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国家邮政局等部门密集释放“反内卷”政策信号,严厉打击“低于成本价”行为,并将此纳入企业信用评价。同时,多地快递行业协会也纷纷呼吁依法依规治理低价无序竞争。
在政策引导下,快递企业开始积极调整策略,转向服务与效率竞争。头部企业如申通明确“体验优先、协同增效”战略,彻底摒弃价格战;圆通、韵达的单票收入同比降幅也有所收窄。顺丰、京东等企业也在加速全球化布局,通过开通国际货运航线、拓展海外仓等方式,提升跨境物流时效和服务优势。
随着全球跨境物流市场规模的不断增长,我国快递企业加速抢占全球市场的步伐日益加快。中国快递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我国快递业国际发展指数同比大幅提升,彰显出我国快递业正以迅猛之势加快国际化布局。菜鸟、极兔、顺丰、京东等企业纷纷在国际市场发力,通过升级跨境物流解决方案、开通国际货运包机航线、推出自营快递品牌等方式,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