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2025年,股市的风向标似乎悄然转变。如果说去年市场还笼罩在一片“迷茫”之中,今年则以“激荡”的姿态掀起波澜,而展望2025年,众多投资者心中已暗暗将“昂扬”二字作为股市的新注脚。这一年,A股市场稳扎稳打,步入了“慢牛”行情,指数稳步攀升,寒武纪的崛起更是让市场见证了新“计量单位”的诞生,昔日风光无限的“酱香科技”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大洋彼岸,美股市场同样热闹非凡。Chime、Figma、Circle、CoreWeave等独角兽企业纷纷成功IPO,为市场注入新鲜血液。特别是Figma,上市仅两天,股价便飙升270%,让市场信心大增,仿佛预示着复苏的号角已经吹响。然而,正如世间悲喜并不相通,股市的盛宴背后,却隐藏着VC/PE们的苦涩。
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约有16%的IPO项目遭遇估值打折、市值倒挂的尴尬局面,这一比例创下了十年之最。尤其是第二季度,堪称十年来最为惨烈的一季,所有规模超过10亿美元的IPO,无一幸免地以“市值倒挂”的姿态收场。四笔大规模IPO,累计市值缩水高达19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75亿元),这场“流血潮”让VC/PE们痛心疾首。
在这四笔IPO中,广告营销商MNTN的流血上市尤为引人注目。这家由“死侍”扮演者瑞安·雷诺兹参与创办的公司,曾在IPO前以20亿美元的估值完成融资,而上市时的目标估值仅为11亿美元。尽管MNTN上市后市值一度翻倍,但仍旧难以掩盖其上市前的估值缩水之痛。同样,数字医疗服务商Hinge Health、区块链独角兽Circle以及数字银行Chime,也都在IPO时遭遇了市值的大幅缩水。
尽管这些公司在各自领域内已处于领先地位,如MNTN抓住了流媒体广告的黄金机遇,Hinge Health在数字医疗领域崭露头角,Circle在区块链领域占据一席之地,Chime则在数字银行领域大放异彩,但都无法逃脱2021年“大放水”时期留下的阴影。彼时,充裕的资金让创业者和投资者都陷入了狂欢,纷纷追求更高的估值和更大的市场份额,却也为今日的“流血潮”埋下了伏笔。
以MNTN、Hinge Health、Chime为例,它们都在2021年接受了高额融资,估值水涨船高。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这些高估值逐渐成为负担。IPO进程的推迟、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使得这些公司不得不以“市值打折”的形式寻求上市,以缓解资金压力。而Circle虽然看似不缺钱,但也曾在2021年大肆融资,以应对日益增长的全球需求。
如今,这些公司虽然股价有所回升,但想要完全修复当初的估值,仍是一条漫长且艰难的道路。这一轮的“市值倒挂”现象,或许只是冰山一角,随着越来越多依赖“市梦率”支撑估值的赛道涌现,未来的市场或许还将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人工智能领域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过去一年,近30%的新融资事件出现了估值打折的情况,但该领域的估值泡沫依然显著,初创企业从A轮到B轮的估值增幅中位数高达2倍,远超其他赛道。
面对这场“流血潮”,市场并未失去信心。尽管所有企业都希望能够避免IPO时的市值倒挂,但对于那些在2021年形成高估值的企业而言,市值倒挂或许已不再是难以启齿的耻辱。毕竟,从这些公司上市后的表现来看,市场的乐观情绪并未减退,反而有增无减。在股市的波涛汹涌中,每一个参与者都在寻找着属于自己的航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