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证券近日公布了其2025年上半年的财务报告,数据显示公司在营收和净利润方面均实现了显著增长。具体而言,该公司的营收达到了28.59亿元,净利润则攀升至13.85亿元,两项指标均刷新了半年业绩的历史记录。
深入分析这份报告,可以看出财富管理业务和自营业务是推动长城证券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力。其中,财富管理业务为公司贡献了12.02亿元的营收,自营业务更是实现了15.73亿元的营收。自营业务的强劲表现,得益于公司自营投资业务收入的大幅增加,这也使得公司的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达到了20.64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6.0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长城证券近年来在高管团队方面进行了持续的调整,且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就在今年7月,公司总裁兼财务负责人李翔宣布辞职,这一职位目前暂由公司的“元老”周钟山代理。周钟山自1998年加入长城证券,至今已逾27年,他对公司治理架构、业务布局及内部运营流程有着深入的了解,因此他的暂代有望降低李翔离职对公司日常经营的影响。
从主营业务板块来看,长城证券的证券投资及交易业务和财富管理业务构成了公司业绩增长的“双引擎”。上半年,财富管理业务实现营收12.02亿元,同比增长13.53%;而证券投资及交易业务则实现营收15.73亿元,同比增长高达63.19%。投行业务和资管业务也分别实现了营收的增长,分别同比增长17.07%和38.01%。
在资产管理业务方面,长城证券积极布局转型,使得该业务的营业总收入同比增加。而证券投资及交易业务营业总收入和支出的同比增加,则主要得益于公司自营投资业务收入的增加。然而,自营业务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其盈利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资本市场的估值修复和波动性带来的投资回报。
回顾长城证券近年来的业绩表现,可以看出其呈现出波动性特征,整体趋势受市场周期影响较大。不过,作为长城证券的重要业务棋子,长城资管在2025年4月正式展业后表现不俗。展业以来,长城资管发行的多数固定收益类产品实现了正收益,FOF类产品也受到股票市场表现良好的带动,产品净值较年初取得明显增长。
对于下半年的发展方向,长城证券表示将根据市场环境灵活调整投资策略,积极提升产品业绩和主动管理能力。同时,公司还将继续深耕资产管理产品代销和委外业务,扩充合作代销渠道,加快委外项目落地,以打造业务规模新的增长极。长城证券还将聚焦服务主业与辐射央企,围绕华能集团下属单位及市场化头部企业提供多层次资产证券化服务,并将公募REITs作为长期战略核心与业务转型方向。
在高管团队调整方面,长城证券近年来进行了多次人事变动。去年4月,公司提拔了赵昕倩、王振、周钟山担任副总裁,同时崔学峰和徐浙鸿因退休辞去了副总裁职务。而去年7月,公司又引入了世纪证券原副总经理李丽芳担任副总裁,分管投行业务。这些调整不仅为公司注入了新鲜血液,也进一步推动了公司高管团队的年轻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