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贵阳银行“负增长”魔咒难破?探寻业绩提振新路径

   时间:2025-08-27 03:26:46 来源:北京商报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贵阳银行,这家拥有28年历史的城市商业银行,近期公布的2025年半年度业绩报告揭示出其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业绩挑战。数据显示,该行上半年营业收入为65.01亿元,同比下滑12.22%,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74亿元,同比下降7.20%,这是自2023年中报以来,该行连续第九个报告期出现营收与净利润同步下滑的情况。

在已经公布2025年半年报的6家A股上市城商行中,贵阳银行是唯一一家营收和净利润均出现下滑的银行。与2019年上半年相比,贵阳银行的盈利水平已出现明显倒退,当时其营业收入和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67.64亿元和26.53亿元。

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贵阳银行表示,一方面受到“让利实体经济”和“利率下行”的双重压力,叠加债务置换和存量资产利率调降的影响,导致利息净收入同比减少8.86亿元;另一方面,受债券市场波动的影响,上半年债市整体走弱,使得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比减少8.53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贵阳银行的收入结构“单一化”问题日益凸显,利息净收入持续承压。尽管该行已尝试通过非利息收入进行“补位”,但效果并不理想。报告期内,非利息收入仅实现15.80亿元,同比微降1.22%。

贵阳银行的高管团队也频繁出现人事调整。2025年1月,该行首席风险官邓勇因到龄退休离职,而截至半年报披露时,该行仍未公布新任首席风险官人选。6月,董事会秘书李虹檠被聘任为副行长,但其任职资格仍在等待监管核准。与此同时,2024年1月被聘任的首席信息官何欣的任职资格历经1年半审核仍未获得监管核准,而另一位拟任副行长杨轩则因工作调动于2024年12月辞职。

多位业内专家指出,贵阳银行的业绩困境不仅与外部经济环境有关,更反映出其内部经营策略和治理结构的深层次问题。当前,城商行业绩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化特征,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商行大多保持正增长,而部分中西部、东北地区的城商行则出现负增长,贵阳银行的业绩表现正是这一趋势的典型体现。

尽管面临重重挑战,但贵阳银行并非无牌可打。作为贵州省内第一大法人金融机构,该行在区域市场仍具有一定的优势。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资产总额达7415.36亿元,较年初增长5.08%;存款总额4337.70亿元,较年初增长3.47%。然而,如何将区域优势转化为盈利增长动力,成为该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专家们建议,贵阳银行应转向综合金融发展路径,提升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探索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同时,该行应紧扣实体经济转型方向,加大对科技企业、绿色低碳企业等新经济领域的金融服务力度。贵阳银行还应依托区域特色经济,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与产品多元化水平,挖掘业务增长潜力。

面对业绩提振和高管履职等问题,贵阳银行需要采取积极措施,加快完善高管团队配置,明确发展战略,构建多元化业务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在坚守服务实体经济初心的同时,打破“负增长”魔咒,实现业绩的稳步增长。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