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长宁区一家餐厅因一道价格高达1999元的菜品引发了广泛争议。事情的起因是一位博主发布了一段视频,视频中一位女子询问一锅鸡的价格,店员回答称“1999元,是半只”。这一画面迅速在网络上发酵,尤其是清远地区的网友,纷纷表示难以置信,认为这样的价格简直是“天价”。
然而,随着记者深入调查,事情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原来,这道菜品并非单纯的半只鸡,而是包含了鸡、鱼翅以及6小时熬制的翅汤的豪华套餐,名为“鸡煲翅”。餐厅方面解释称,1999元的价格是针对4-6人份的小煲,人均消费其实并不算离谱。这一反转让不少网友陷入了沉默,但争议并未就此平息。
问题的关键在于,博主的视频在传达信息时存在明显的“信息差”。如果视频中明确指出了这是包含金钩翅的鸡煲翅套餐,或许网友的反应就不会如此强烈。但博主偏偏强调了“半只鸡1999元”,这无疑触动了大众对“天价单品”的敏感神经,从而引发了一场关于价格的罗生门。
进一步剖析这道菜品的价格构成,不难发现金钩翅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据行内人透露,9寸养殖金钩翅的市场价格不菲,一份鸡煲翅中即便只使用半斤,成本也高达750-1000元。还有365天走地鸡的成本、6小时翅汤的配料成本以及上海的“空间溢价”。所谓“空间溢价”,即餐厅的地段、装修、服务等因素所带来的额外价格。
然而,对于这样的价格,消费者的反应截然不同。一部分高端消费者愿意为此买单,他们认为在高端餐厅请客吃饭,点的不仅是菜品本身,更是餐厅的氛围和面子。但普通消费者则对此表示难以接受,他们认为1999元足够购买大量的日常食材,这样的价格显然不值。
以这道鸡煲翅为例,餐厅强调了“365天走地鸡”、“9寸金钩翅”、“6小时熬汤”等卖点,但实际上这些卖点中不乏营销成分。比如“365天走地鸡”并不一定比养殖时间较短的鸡口感更好;而“6小时熬汤”也不过是商家用时间成本来洗脑消费者的一种方式。
更引人深思的是,金钩翅这一食材本身就存在着伦理争议。虽然餐厅声称使用的是养殖鱼翅,但养殖鱼翅的背后依然隐藏着诸多问题。比如鲨鱼养殖成本高、存活率低,很多所谓的“养殖鱼翅”其实还是野生捕捞的;即便是真养殖,也可能对海洋生态造成破坏。
因此,在这场消费争议中,我们不仅要关注价格本身,更要思考高价食材背后的伦理问题。如何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又能兼顾对环境和生态的保护,这或许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