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最新动态中,L4级自动驾驶先锋企业白犀牛智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近期宣布成功完成了B+轮融资,此轮融资不仅吸引了老股东顺丰与线性资本的继续参与,还迎来了以骏资本、三六零基金和华泰紫金为代表的新股东加入。据统计,白犀牛的B轮融资总额已逼近5亿元人民币大关,其中顺丰更是自2024年8月首次投资以来,一年内第三次对白犀牛进行注资。
白犀牛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朱磊透露,本轮募集的资金将主要用于三大核心领域:车规级无人车的研发升级、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优化,以及商业应用场景的广泛拓展。朱磊表示,这将极大加速白犀牛在末端物流领域的规模化落地进程。
成立于2019年的白犀牛,初期以商超配送为切入点,与永辉、盒马等零售巨头建立了合作关系。自2023年起,公司战略调整,转向快递物流场景,专注于网点到驿站的配送服务,目前已有约千台活跃车辆在运行。展望未来,白犀牛计划进一步拓展应用场景,从快递末端配送延伸至城市无人配送等更广泛的领域,目标到2026年,实现5000台活跃车辆的规模。
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自创立以来,白犀牛共完成了7轮融资,其中种子轮和天使轮均由辰韬资本领投。在2021年的Pre-A轮融资中,线性资本首次加入,并在后续的每一轮融资中持续追加投资。截至目前,白犀牛已披露的融资金额总数超过6亿元人民币。
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评价道,白犀牛在L4级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场景化工程能力和数据闭环效率上。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多传感器融合算法对复杂城市路况的精准感知,以及车路云协同系统与物流巨头如顺丰的深度业务融合。通过自研高精地图引擎和动态路径规划算法,白犀牛无人车已实现日均万单级的配送量,单公里运营成本较传统模式降低了40%。
2025年,物流配送自动驾驶领域融资活动频繁,头部企业备受资本青睐。除了白犀牛外,新石器在年初完成了10亿元的C+轮融资,成为年内物流无人车领域单笔最大融资;九识智能则在4月获得了1亿美元的B3轮融资,B轮总融资额接近3亿美元;卡尔动力也在5月完成了近3亿元的A+轮融资。资本的热钱主要流向城配无人车和干线无人重卡两大赛道,这两条赛道因场景封闭、政策友好和客户效益可计算而受到青睐。
然而,无人物流车配送企业普遍面临规模扩大和盈利难题。为了缩短盈利周期,多家头部企业采取了不同策略。例如,九识智能通过订阅制降低客户初期投入,中通智驾提供数据增值服务优化客户仓储选址,而白犀牛则通过硬件+FSD模式探索可持续盈利路径。
市场竞争方面,无人物流配送行业呈现出竞争主体多元和技术路线分化的特点。技术驱动型科技公司如新石器、白犀牛和九识智能凭借L4级自动驾驶技术迅速占领市场,而物流与快递巨头则通过自研或合作方式参与竞争。传统车企和跨界巨头也加入了这场竞争,如上汽通用五菱自研无人牵引车,比亚迪与Momenta合作开发干线物流方案。
在技术路线上,封闭场景仍是无人物流车商业落地的主要方向,但在末端配送场景下,开放道路的应用也在逐步实现突破。然而,干线物流仍受政策限制处于试点阶段,头部企业正在探索合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