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徕芬剃须刀测评风波:CEO亲下场论战,中产平替品牌如何破局?

   时间:2025-08-23 01:17:52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小家电市场掀起了一场风波,焦点是一则关于不同品牌电动剃须刀产品的对比测评。这场风波的导火索,是徕芬品牌的创始人兼CEO叶洪新,直接对测评博主楼斌的测评视频提出质疑,并引发了一场公开论战。

在这则引发争议的测评视频中,博主楼斌通过一系列测试,如机身震动测试、一镜到底剃净度测试等,对比了多款电动剃须刀的性能。最终,从性价比的角度出发,楼斌得出结论:售价399元的飞科剃须刀表现优于售价699元的徕芬剃须刀。

面对这一结论,叶洪新迅速作出反应。8月16日,他转发了该测评视频,并发表评论,质疑测评机构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同时暗示其可能涉及收费评测。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叶洪新还指出,楼斌的亲哥哥潘坚曾是徕芬的员工,并在离职后服务于竞争对手,涉嫌打击报复徕芬。

对于叶洪新的指责,楼斌很快给出了回应。他表示,自己的测评视频完全基于产品体验,观众自有判断能力。他强调,价格差异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徕芬卖699元,飞科才卖399元,如果测评结果是徕芬更干净,那才是真的有问题。”

这场争论持续发酵,直到7月18日,叶洪新发表了一条微博,表示“翻篇”,并删除了此前与此事相关的所有微博,这场风波才算告一段落。

此次事件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不仅因为两位主角的激烈交锋,更因为背后涉及到的徕芬品牌的战略考量。事实上,电动剃须刀并非徕芬的核心产品,而是今年5月才推出的新品类。在此之前,徕芬最为人熟知的是其高速电吹风,凭借“戴森平替”的标签,徕芬在市场上迅速崛起,成为“中产平替首选”。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徕芬的高速电吹风业务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一方面,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技术参数相近的同类产品,价格更为亲民;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于高端化的需求逐渐淡化,性价比成为更为重要的考量因素。因此,当测评结果显示徕芬剃须刀在性价比上不如飞科时,叶洪新选择了亲自下场回应,以维护品牌形象和市场份额。

在拓展新品类的过程中,徕芬也遇到了不少挑战。去年10月推出的电动牙刷产品并未取得预期的成功,叶洪新坦言,该产品的毛利过低,无法与竞争对手抗衡。今年5月推出的电动剃须刀虽然采用了先进的技术,但同样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消费者偏好的差异。

尽管如此,徕芬依然保持着乐观的态度。他们相信,凭借“高性能+低定价”的技术普惠策略、垂直整合的供应链以及精准的产品矩阵,徕芬有望在电动剃须刀赛道上取得突破。叶洪新甚至将这款剃须刀称为“徕芬的巅峰之作”,并透露研发投入超过1个亿。

然而,在这场测评论战之后,徕芬需要面对的问题依然严峻。如何将品牌影响力拓展至其他品类,建立消费者对产品力的认知乃至认可,将是徕芬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