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投界近期掀起的一股不同寻常的风潮中,机器人赛道的热度似乎已经攀升至一个全新的高度,甚至促使部分企业创始人对投资人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反向收费”策略。
据业内消息透露,一张关于某机器人企业创始人的聊天记录截图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开来。这位创始人直言不讳地表示,鉴于过往与投资人的交流多偏向于学习性质,未来再与投资人进行沟通时,将向每位投资人收取5000元的交流费用。
这一言论立即在创投圈内引发了广泛讨论,有人联想到此前另一则相似的事件:某热门赛道的创始人因频繁接待前来调研的VC机构而感到不胜其烦,最终提出了“支付误工费”作为尽调的前提条件。更早之前,深圳一家科技公司更是在其官方网站上公然宣布,投资人需先支付1000万元方可进行尽调,此举被网友戏称为“史上最强创业者”的壮举。
探究这一现象的背后原因,不难发现,机器人赛道的持续火爆是首要因素。明星企业门前络绎不绝,投资机构几乎“踏破门槛”。据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截至某一时间点,机器人领域的投资事件数量已逼近去年全年的总和。另一方面,这也反映出了一级市场热门赛道的内卷现象愈发严重,优质项目愈发显得稀缺。
该机器人企业创始人的“反向收费”策略,虽然新颖且颇具争议,但也并非毫无先例可循。有业内人士评论称,尽管见过不少创始人,但如此直接的要求还是头一次遇见,这或许是因为该创始人尚未充分领略资本市场的复杂与多变。
然而,也有创业者对这一做法表示理解。他们认为,并非所有来访的投资机构都是抱着真诚的投资意愿而来,有些人只是为了了解行业动态,有些人则可能怀有套取信息甚至商业机密的企图。因此,无论是5000元的交流费、1000万元的尽调费还是误工费,都是企业为了提高沟通效率、降低时间成本而设立的门槛。
一位VC人士对此表示,这实际上是一种双向选择的过程。热门企业有权利决定是否接受投资机构的尽调,毕竟这些企业之所以受到追捧,正是因为它们在市场上具有独特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机器人赛道作为今年最为火热的投资领域之一,无论是在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都备受瞩目。据投中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国内机器人赛道的融资事件数量已经远超去年全年,优质项目更是得到了资本的多轮加注。
随着行业从“看概念、看技术演示”阶段进入“看交付、看应用场景落地”的新阶段,企业的产品形态和商业化能力都在加速成熟。这吸引了更多中后期资本的加速进场,预计下半年的融资热度仍将持续。
然而,这也给部分热门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公司里的行业专家不得不一遍遍地向来访的投资机构介绍交流,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资源,还可能因沟通不畅而导致误解或低效合作。因此,有创业者认为,设立一定的门槛或许能够筛选出真正有价值的合作伙伴,从而提高沟通效率和合作质量。
从长远来看,这一现象或许将促使投资机构更加注重专业性与前期调研,减少不必要的“观光式”交流或尽调。而对于创业者来说,如何在筛选资本的同时维系与优质投资机构的良性互动,将是一个需要不断平衡与探索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