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民办学校招生寒冬: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家长为何不再热衷?

   时间:2025-08-22 03:59:53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年来,教育领域的风向悄然变化,民办学校的招生情况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随着2025年招生季的落幕,从广州中考补录到广东高考录取,民办学校遭遇的招生寒冬逐渐显现,这股寒意从小学一直蔓延至大学。

在广州,中考的招生数据尤为引人注目。今年,民办普通高中在正式录取阶段便遭遇滑铁卢,超过四成的学校未能招满计划人数,更有16所学校招生人数不足一半,极端情况下,个别学校甚至未能招到一名学生。这一现状相较于去年,无疑更加严峻,民办普高的招生困境已然进入“深度寒冬”。

广州市招考办的数据显示,2025年民办高中(不含公费班)的总体计划完成率仅为60.4%,未完成的招生计划高达7676个,相比去年,这一数字虽有所下降,但整体形势依然严峻。值得注意的是,民办普高中的公费班与非公费班之间,录取分数的差距显著,最大分差甚至达到了199分,这无疑加剧了民办普高内部的分化。

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同样未能幸免。以广州为例,过去六年间,民办小学的招生学位数量急剧下降,从2020年的71879个减少至2025年的42862个,降幅高达40.4%。民办小学的报名人数也呈现出同样的下降趋势,从高峰期的39102人降至24337人。民办初中的招生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报名人数降幅近10%,学位数量也大幅减少。

这股“民办遇冷”的风潮还席卷了高等教育领域。今年高考,民办本科的招生同样面临严峻挑战。多地出现民办本科招生大规模缺额的现象,部分院校甚至不得不通过多次征集志愿来完成招生计划。广西、云南等地的民办本科招生更是经历了多次降分录取,形成了“专科线读本科”的奇特现象。

民办学校招生遇冷背后,是家长和学生教育观念的转变。如今,家长们在选择学校时更加注重性价比和投入产出,不再仅仅满足于“有书读”,而是追求更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家庭来说,公办学校因其办学稳定、无“半途跑路”之忧而成为首选。而对于民办高中和民办本科来说,高昂的学费也成为不少学生和家长望而却步的重要原因。

在此背景下,民办学校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洗牌。未来,那些有质量、有口碑的学校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补充。而那些质量不佳、口碑不佳的学校,则可能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民办教育在不同学段的任务和角色也在发生变化。在义务教育阶段,随着教育资源的逐步丰富和公办学校的快速发展,民办教育的压减和退出已成为必然趋势。而在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领域,民办学校则需要更加注重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以满足家长和学生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