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业浪潮的跌宕起伏中,企业的命运往往如同航船,时而随波逐流,时而奋力掌舵。近年来,一些长期依附于大客户的企业,尤其是苹果供应链上的代工巨头,深刻体会到了市场变迁的无常与残酷。大客户需求的微妙转向,往往让这些企业的业绩如风中残烛,摇曳不定。
面对这种被动局面,众多代工企业开始寻求转型,力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自己增添一份安全保障。其中,立讯精密选择将自身的精密制造能力拓展至汽车电子领域,这一策略在2024年取得了显著成效,其汽车互联产品营收实现了近五成的增长。
歌尔股份则另辟蹊径,从声学领域出发,逐步向光学与精密零部件领域延伸,将麦克风、扬声器的制造经验融入VR/AR头显产品中,并积极为下一波技术交互革命储备产能。然而,要说转型步伐最大胆、最具前瞻性的,莫过于工业富联。
自ChatGPT引爆生成式AI热潮以来,全球科技巨头纷纷加大在AI领域的资本投入,AI服务器需求随之激增。2024年,微软、亚马逊、谷歌和meta等科技巨头的AI服务器采购量同比翻倍。工业富联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机遇,不仅迅速扩大了AI服务器的生产规模,还借此机会重塑了自己的收入结构。
2025年上半年,工业富联AI服务器的营收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同比增速超过六成,在云计算业务中的收入占比也大幅提升。AI服务器的强劲表现,直接带动了工业富联整体营收和净利润的显著增长。
然而,代工生意并非简单的接单生产。在工业富联的服务器代工业务中,ODM模式占据了主导地位。这意味着公司需要配合客户的规格、芯片等进行研发设计,从散热、供电到板卡布线等各个环节进行全程协同。为了保持在这一领域的竞争优势,工业富联每年投入超百亿元的研发费用。
尽管工业富联在AI服务器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其命运并未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服务器中的处理器、内存和显卡等主要设备仍需依赖外部采购,这限制了公司产品的溢价能力。同时,下游客户如云计算龙头和互联网公司的议价能力较强,也导致了工业富联产品的附加值和利润率不高。
尽管如此,工业富联并未放弃。既然无法赚取厚利,那便拼规模。公司在高端制造能力上已做好产能储备,预计2025年AI服务器整机的年产能可达百万台级别。同时,为了满足高功耗机柜级AI服务器对液冷的需求,工业富联已在全球布局了11条液冷专线。
凭借这一难以复制的规模化产能优势,工业富联在全球巨头们的算力竞赛中具备了持续斩获订单的能力。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在云计算领域仍有大量在建工程,这些产能储备为承接未来AI算力需求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依赖苹果产业链到嵌入全球算力底座,工业富联的转型之路虽然充满挑战,但其在AI服务器领域的坚定布局和持续投入,无疑为搏击AI未来押下了关键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