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玛特凭借LABUBU的热潮,业绩实现了惊人的飞跃。在最近发布的2025年中期财报中,公司营收达到了138.8亿元,同比增长了204.4%,经调整后的净利润更是激增362.8%,达到了47.1亿元,这一数字已经超越了去年全年的盈利水平。毛利率也攀升至70.3%的新高度。
LABUBU的火爆不仅在国内市场掀起波澜,也在海外市场引发了抢购热潮。从国际明星如Lisa的带货效应,到LABUBU系列的天价拍卖,这个超级IP正迅速提升泡泡玛特在全球的影响力。财报显示,美洲市场的营收增长最为显著,上半年同比增长了1142.3%,海外市场的定价高于国内,进一步推高了公司的整体毛利。
在业绩发布会上,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亲自为LABUBU系列带货,并透露即将发布MINI版LABUBU,他对此充满信心,认为这将成为下一个超级爆款。然而,投资机构也提出了尖锐的问题:在如此亮眼的业绩背后,泡泡玛特如何确保LABUBU这样的超级IP能够持续火爆?一旦消费者产生审美疲劳,这是否会对公司的未来业绩造成冲击?
面对这些问题,王宁在财报发布会上显得颇为笃定。他表示,原本预期2025年的营收能达到200亿元左右,但现在看来,实现300亿元的营收也很有信心。LABUBU系列作为公司的爆款IP,其收入占比从去年同期的13.7%大幅提升至34.7%,远高于其他IP。
除了LABUBU系列外,泡泡玛特的多IP矩阵也在持续扩展。THE MONSTERS、MOLLY、SKULLPANDA、CRYBABY和DIMOO五大IP在上半年均实现了超过10亿元的营收,而HIRONO小野、星星人等新兴IP也在崛起。泡泡玛特在上海开设了HIRONO小野品牌首店,尝试将其打造为独立的生活方式品牌。
泡泡玛特的毛绒玩具业务在上半年也取得了显著增长,营收达到了61.4亿元,占比首次超过了手办业务。随着IP品类的不断丰富,公司的会员体系也在持续扩张。截至2025年6月30日,中国内地累计注册会员已增长至5912万人,新增注册用户1304万人。会员贡献销售占比达到了91.2%,复购率为50.8%。
然而,LABUBU的火爆也带来了一些隐忧。由于供货不足和黄牛炒作,LABUBU系列在二手市场上的价格飙升,导致普通消费者难以以原价购买。这也引发了一些消费者的不满和抵触情绪,质疑泡泡玛特进行饥饿营销。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泡泡玛特采取了预售制补货模式,但这也导致了系列产品价格的大幅回落。
尽管面临一些挑战,但泡泡玛特对海外市场的增长充满信心。王宁曾透露,今年海外销售大概率会超过国内,北美的销售也有望超越东南亚。事实上,从今年一季度开始,海外市场的增速就已经超过了国内市场。LABUBU的热度迅速传导至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引发了抢购潮。
泡泡玛特在海外市场采取了本地化运营策略,通过Instagram、TikTok、YouTube等流媒体进行品牌引流。同时,公司也加快了在海外的开店速度。上半年,美洲门店数量从10家增长到41家,欧洲及其他地区门店数量也从9家增长到18家。相比之下,国内的开店速度则有所放缓。
除了核心业务外,泡泡玛特还在探索多元形式的场景体验,包括建立泡泡玛特城市乐园、开设饰品店以及在IP影视化制作方面的尝试。这些举措表明,泡泡玛特正站在全球化的新起点上,面临着如何让核心IP保持长红、持续孵化新IP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