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份详尽探讨中国乘用车市场现状与营销策略的研究报告——《中国乘用车量价趋势与营销策略研究报告2025》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报告深入剖析了中国乘用车市场在“新场景、新用户、新动能、新产品”背景下的发展态势。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乘用车市场销量达到2756.3万辆,同比增长5.8%。步入2025年,市场热度不减,上半年销量即突破1565.3万辆,同比增长11.4%,创下历史新高。然而,市场内部的分化趋势愈发明显:燃油车市场步入“存量零和竞争”阶段,上半年销量同比下滑1.8%,价格竞争加剧,平均优惠幅度大幅扩大,导致多数车型面临“量价皆失”的困境,尤其在一线城市,价格弹性几乎失效。相比之下,五线城市通过“以价换量”策略取得了一定成效。
与此同时,新能源车市场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车产销量分别增长41.4%和40.3%,市场渗透率高达44.3%。尽管新能源车市场同样面临价格战的压力,但各区域和线级城市普遍呈现出“以价换量”的趋势,且价格弹性在低线城市更为显著。中国品牌在新能源车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而合资品牌因转型步伐缓慢,市场份额遭到压缩。
价格战不仅重塑了市场格局,也深刻影响了消费者的购车决策。调研显示,67%的消费者认为价格战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但他们最担忧的是车辆质量、捆绑销售和售后隐性消费。垂直媒体和短视频平台成为消费者获取促销信息的主要渠道,82%的消费者在购车决策时会受到降价信息的影响,但45%的消费者选择“进一步观望”。近4成的消费者认为15%-20%的降价幅度会对他们的购车决策产生重要影响,他们更偏好现金流类优惠,并对未来降价预期持谨慎态度。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消费者需求,报告提出了“PROMOTE”营销方法论,旨在帮助车企在产品上市各阶段制定精准策略,打造可持续的营销能力。该方法论融合了用户、市场和技术因素,为车企提供了应对市场挑战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