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信瑞丰基金近期经历了一系列高层人事变动,标志着这家基金公司正步入一个重要的转折点。8月8日,公司正式宣布总经理刘晓玲因工作调整离任,由具备丰富银行背景的宣学柱接任该职位。与此同时,公司董事长一职也迎来更迭,夏彬卸任,由刘彦雷接掌帅印并兼任督察长。
宣学柱的职业生涯起步于银行业,曾在招商银行及华夏银行担任多个高级职务,积累了深厚的金融市场与投行经验。2025年6月,他加入北信瑞丰基金,迅速接过总经理的重任。而新任董事长刘彦雷,则是一位在北京银行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资深管理者,他的加入无疑为公司带来了新的管理理念和战略视野。
此次高层变动并非突发事件。刘晓玲自2023年12月出任总经理以来,任职时间尚不足两年。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24年10月,她已从公司的招募说明书中悄然消失,但当时公司并未对外公布这一变动。
北信瑞丰基金近年来面临着严峻的发展挑战,其中最显著的是资产管理规模的持续下滑。据Wind数据显示,公司的管理规模曾在2020年达到130亿元的峰值,但随后逐年缩水。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公司的公募管理规模已缩减至27.06亿元,非货币基金规模也仅为25.85亿元,在全市场持牌机构中排名靠后。
公司的规模困境主要体现在核心产品支撑不足。目前,北信瑞丰稳定收益基金是公司规模的主要支撑,其规模达到22亿元,占公司公募管理总规模的八成以上。然而,其他产品的规模普遍较小,部分基金规模甚至不足400万元。公司已连续三年未推出新产品,并自2022年以来先后清盘了5只基金。
除了规模萎缩,公司还面临着严重的人员流失问题。根据中基协备案数据,北信瑞丰基金的员工数量从2024年7月的88人减少至目前的52人,人员流失率超过40%。特别是在2024年10月,公司遭遇了基金经理集体离职的风波,多位资深基金经理先后离任,部分人员转投其他基金公司。
这一系列问题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关注。2024年10月,北京证监局向北信瑞丰基金发出了监管关注函,指出公司在治理结构、董监高履职、系统运维等方面存在违法违规情形,并要求公司尽快恢复合规治理结构。这一监管措施进一步暴露了公司在内部管理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