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百果园创始人余惠勇针对公众普遍反映的该品牌水果价格高昂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颇具争议的言论,迅速在网络上发酵,并登上微博热搜榜,激起了广泛讨论。作为高端水果零售市场的领军者,百果园的定位本身就与亲民路线大相径庭,不少消费者直言其价格令人望而却步。
“月薪两万也吃不起”、“随便买买就破百”,此类吐槽声不绝于耳,更有消费者指出,百果园水果价格逐年攀升,而品质却未见显著提升。面对这些质疑,余惠勇通过视频进行了回应,他的解释主要分为两大方面。
首先,余惠勇强调,百果园水果之所以价格不菲,是因为公司始终坚持提供高品质产品,这种对品质的坚守导致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但也因此赢得了数千万会员的信赖。他提到,低价往往与质量低劣相伴,这不是百果园所追求的。这一部分的回应,尽管未必能完全消除消费者的疑虑,但至少表述诚恳,未引起过多反感。
然而,余惠勇接下来的发言却画风突变,引发了更大的争议。他提出,商业形态无非两种:一是利用消费者的无知,二是教育消费者走向成熟。百果园自称一直在走教育消费者的道路,不愿迎合消费者对“便宜”的盲目追求。余惠勇表示,尽管百果园仍有空间在成本控制上做出优化,但绝不会以降低品质为代价。他还将那些不认同其理念的消费者视为“无知”,这一言论迅速激起了广泛的不满。
不少网友认为,余惠勇的发言充满了“爹味”,难以令人接受。在2025年的今天,消费者早已具备辨别能力,他们购买水果时会综合考虑品质与价格,商家教育消费者的做法显然不合时宜。百果园水果的品质是否真的如余惠勇所说那般卓越,也值得商榷,但其高昂的价格却是不争的事实。
在消费降级与水果供应多元化的背景下,余惠勇的自信显得尤为突兀。他将不听从其“教导”的消费者简单定性为“无知”,更是令人难以苟同。消费者拥有自主选择权,他们是否愿意为百果园的高价水果买单,最终将由市场来决定。
事实上,百果园正面临多方面的挑战。自去年上市一周年之际,余惠勇曾豪言壮语,计划在未来十年内实现千亿营收。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一记重击。2024年,百果园营收与净利润双双下滑,全年加盟店关闭近千家,市值缩水超八成,这是其上市以来的首次年度亏损。
从财报中可以看出,百果园的增长困境与消费者热情的减退密切相关。早在2021至2023年间,其营收增速就已持续放缓,余惠勇引以为傲的高端水果战略似乎不再奏效。2024年财报中,百果园25次提及“性价比”,这一转变无疑是对消费者需求的迎合,与余惠勇此前的言论大相径庭。
余惠勇的发言不仅引发了消费者的不满,也让市场对其品牌形象产生了质疑。在敏感话题上,企业领导人的发言需谨慎,以免给品牌带来不必要的负面舆情。百果园若想重回增长轨道,或许需要更加务实,真正倾听消费者的声音,而非一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