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保险资金在二级市场的活动显著增多,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的最新数据,截至8月8日,今年内险资已完成22次举牌动作,这一数字远超去年全年的记录,涉及的上市公司包括多家A股和H股企业。
深入分析这些交易,不难发现,险资增持的标的主要集中在银行、公用事业、能源、交通运输以及环保等行业。这些公司普遍具有估值合理、股息回报稳定、经营业绩稳定可靠等特点。例如,近期弘康人寿通过港股通渠道增持港华智慧能源H股,持股比例超过5%,这无疑是险资投资趋势的一个典型例证。
在公用事业领域,多家险企纷纷举牌。港华智慧能源作为最新案例,其业务涵盖城市燃气供应,运营范围遍布全国27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2024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超过213亿港元,净利润和每股收益均有同比增长。其相对较低的估值水平和稳定的业务现金流,为险资的长期持有提供了安全保障。
与此同时,银行板块也成为险资重点布局的领域。平安人寿、新华保险等机构相继增持招商银行、农业银行、杭州银行等银行的股份。H股市场的高股息率优势以及部分银行的低估值水平,使得银行股对险资具有较大吸引力。通过港股通长期持有银行股还可享受税收优惠,这与险资追求稳健回报的投资理念不谋而合。
从年度数据来看,今年险资举牌的步伐明显加快,参与的保险机构数量也有所增加。除了平安人寿、长城人寿、中邮人寿等机构外,中国人寿、瑞众人寿等也多次发布举牌公告,部分机构甚至在同一标的上持续加码。这些举牌行为的主要目的在于收取分红和获取长期股权投资收益。
在资金运用方面,险资采取了不同的策略。一部分举牌标的被计入FVOCI资产科目,以平滑利润波动;另一部分则被纳入长期股权投资,以权益法计量其账面价值。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险资的核心逻辑都是锁定高股息、低波动、可持续经营的优质资产,以增强投资组合的稳定性,从而有效应对低利率环境下的资产端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