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春光科技集团近日正式向深市创业板递交了IPO申请,由中金公司担任保荐机构。这家专注于磁电产品制造的企业,其业务涵盖了软磁铁氧体磁粉、磁心、电子元器件以及电源等多个领域,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通信设备、绿色照明、光伏储能等多个行业。
据招股书及天眼查数据显示,春光科技集团自2018年成立以来,业绩呈现波动趋势。报告期内(2022年至2024年),软磁铁氧体磁粉作为公司的主打产品,销售收入分别占主营业务收入的83.15%、81.89%和82.3%。然而,受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该产品的平均单价从2022年的1.09万元/吨下降至2023年的0.92万元/吨,尽管销量有所增长,但销售收入仍同比有所减少。2024年,随着销售规模的扩大,公司收入有所回暖。
与此同时,软磁铁氧体磁心及电子元器件产品的销售收入也呈现出先降后升的趋势,主要受原材料价格下降及销量增长的双重影响。然而,尽管销量稳步增长,平均销售单价的下降仍对公司整体收入产生了一定影响。
在财务表现方面,春光集团的毛利率在报告期内分别为17.19%、21.27%和20.89%,略低于同行可比公司的均值。公司方面解释称,这主要是由于产品结构差异及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尽管如此,随着主要原材料采购价格的下降,公司2023年的毛利率仍有所提升。
然而,春光集团的现金流表现却令人担忧。报告期内,公司经营净现金流持续下滑,与增长的净利润形成鲜明对比。2023年和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分别下滑60.84%和8.67%。这一趋势反映出公司盈利质量的明显下降,存在“纸面富贵”的风险。
公司存货及应收账款的增长也值得关注。报告期内,存货账面价值分别占流动资产比例的22.12%、27.16%和22.69%,而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占当期营业收入的24.67%、29.43%和33.30%。这些数据的增长不仅增加了公司的运营风险,还可能对公司的现金流造成进一步压力。
在IPO计划中,春光集团拟募资7.51亿元,用于智慧电源磁电材料项目、研发中心升级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然而,公司历史上的“集资”行为可能成为其上市的一大障碍。据招股书显示,实控人韩卫东曾控制的睿安资产存在向内部员工、股东及其亲属朋友“集资”的情形。尽管公司表示该行为已全部清偿且不存在违法风险,但监管部门对拟IPO企业的合规性要求极高,这一历史问题仍可能对公司的上市进程产生影响。
除此之外,春光集团还曾存在转贷行为及票据使用不规范等问题。尽管这些问题在报告期内已得到整改,但仍可能对公司的内部控制和合规经营能力产生一定影响。
目前,春光集团正面临一起尚未了结的诉讼案件,涉及子公司春光磁电与山东鉴盛电子有限公司之间的货款纠纷。这一案件的结果也可能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及上市进程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