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贸易格局深刻变化与中国经济稳健前行的背景下,人工智能正迅速渗透至企业管理的核心环节,由辅助性工具转变为新型“生产力引擎”。2025年上半年,技术周期的快速迭代促使中国企业家的洞察力与执行力成为微观经济韧性的生动体现。
7月,贝壳财经年会在北京与上海两地成功举办,本届年会以“中国经济:开放与韧性共生长”为主题。其中,7月10日的“贝壳财经年会·未来大会”上,《中国企业家人工智能应用调研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揭示了中国企业人工智能应用的十大前沿趋势。
为深入了解企业家对人工智能的应用情况,贝壳财经于2025年6月发起了一项调查,覆盖制造、科技、金融、互联网等18个行业,共收集到128位企业负责人的有效反馈。样本涵盖了中小企业、大型集团、初创公司及头部平台,其中42.97%为成立十年以上的成熟企业,17.19%为大型企业,35.16%为微型企业。这一多元化的样本结构使《报告》具有广泛的参考价值与现实意义。
据《报告》显示,企业普遍认为AI在提升运营效率、优化客户体验、促进流程协同及推动品牌创新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68.75%的受访企业认为AI将在“降本增效”方面带来最大收益,而78.13%的企业对AI能够“优化”“改变”或“重塑”行业格局持积极态度。随着AI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广泛应用,人才短缺与战略缺失成为制约AI部署的主要瓶颈。AI的落地不仅是技术的引入,更是企业能力与组织结构的转型,要求企业构建新的知识结构与岗位体系。
调研数据显示,47.66%的企业表示缺乏能够熟练掌握AI的复合型人才,43.75%的企业则指出缺乏AI专业知识与技能。这一结果凸显了企业在AI应用普及后,对“人”的因素给予了更多关注。同时,33.59%的企业尚未制定系统性的AI战略,表明许多企业在推进局部应用后,开始意识到战略引领对AI落地效率与组织协同的重要性。这一战略性意识的觉醒预示着未来企业对AI的管理将更加主动与系统。
29.69%的企业认为AI应用成本过高,27.34%的企业则担忧数据安全和隐私问题。尽管这些外部约束因素未位列前茅,但也被企业纳入考量范围,显示出企业在迈向AI规模化部署前,正审慎评估技术背后的合规性与资源消耗。相比之下,这些问题更易通过采购、技术合作及标准制定等方式获得阶段性解决。
值得注意的是,仅有17.19%的企业认为“员工接受度不足”是主要障碍,而认为回报率低的选项仅占21.88%。这表明AI在企业一线使用中整体接受度较高,未引发广泛抵触。这一积极信号表明企业文化具有开放性,员工对AI的使用场景及效率提升作用已有初步认可。
贝壳财经的调研还发现,企业对AI的应用已不再局限于“工具层”或“试验层”,而是进入了更深层次的“结构认知阶段”。这一转变标志着企业能力体系升级的开始。
在价值预期方面,企业对AI的认知已从“探索性尝试”转变为“现实性收益”。68.75%的受访企业认为AI将在“降本增效”方面产生最大效益,成为共识。同时,AI在用户体验优化、流程协同及差异化竞争等方面也被企业寄予厚望。这一结果表明,AI正被视为直接提升运营效率与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力量。
接近一半的企业(48.44%)选择“用户体验优化”作为AI效益的重要体现,显示出AI在提升客户服务、内容推荐及产品交互等方面的潜力。AI正从后台效率工具转变为前台价值提升的引擎。39.84%的企业看好AI在提升内部组织效率方面的作用,包括流程自动化、任务协同及跨部门沟通等,表明AI正逐步影响整个组织的协作模式。
调研数据还显示,企业对AI在中短期内对行业格局的影响普遍持积极预期。78.13%的受访企业认为AI将在未来三年对行业产生显著影响,包括优化与重塑。这一结果表明,AI已不再被视为“远景技术”,而是成为改变行业竞争结构的现实力量。企业已开始将AI纳入对未来市场定位、业务模型及价值创造方式的战略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