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贸港封关时间正式敲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昌林在7月2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海南自贸港将于2025年12月18日全面启动封关运作。王昌林强调,封关并非封岛,而是旨在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海南自贸港的高质量发展。封关后,海南与国际的交往将更加自由顺畅,同时与内地的联系也将保持高效便捷。
选择12月18日作为封关启动日,具有深远的象征意义。1978年的同一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因此,这一日期的选择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向世界彰显中国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
回顾海南自贸港的建设历程,自2018年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以来,海南便肩负起太平洋和印度洋“对外开放门户”的重任。2020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的公布,明确了海南全岛作为自贸港的实施范围,并对标全球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此后,《海南自由贸易港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和法律条文相继出台,为自贸港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随着自贸港建设的不断推进,海南的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程度显著提升,当地经济产业得到了显著赋能。特别是在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热带特色高效农业这四大主导产业方面,其占海南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到67%,较2019年提升了约12个百分点,有效缓解了对房地产行业的依赖。
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的具体模式,将借鉴广东横琴的经验,实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政策。其中,“一线”指的是海南自贸港与我国关境外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界限,将实施一系列自由便利的进出举措;“二线”则是海南自贸港与内地之间的界限,将针对“一线”放开的内容实施精准管理。海南自贸港内还将实现各类要素的相对自由流通。
在封关政策措施方面,海南将实施更加优惠的货物“零关税”政策,将“一线”进口的“零关税”商品税目比例从21%提高至74%。同时,对在岛内享惠主体之间流通的货物免进口税收,对加工增值达到30%的货物免关税销往内地。还将实施更加宽松的贸易管理措施、更加便利的通行措施以及更加高效精准的监管模式。
对于海南封关后可能带来的影响,商务部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白明指出,过去数年海南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为自贸港封关做好了充分准备。封关后,不仅贸易投资便利化、自由化将进一步推进,人员、货物、资金、数据流动等也将更加高效。
同时,海南作为中国最热门的滨海旅游目的地之一,其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备受关注。王昌林表示,按照现阶段的封关制度设计,大多数人员、物品、交通运输工具等进出海南岛仍按现行规定管理,封关前后没有变化。因此,游客前往海南度假不会受到封关运作的影响。
在封关后海南重点面向的合作区域方面,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认为,海南自贸港将充分发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优势,促进与阿拉伯国家在经贸、旅游、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与开放。同时,海南还将拓展与东南亚等区域的新型贸易服务半径,进一步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柏文喜还指出,全岛封关后,海南的购房政策和限购政策可能会有所优化,吸引更多企业和人口流入。这将带来新增的住房需求,推动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零关税政策也将吸引大量企业入驻海南,为当地经济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