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零食行业巨头良品铺子(股票代码:603719.SH)宣布其控股股东宁波汉意正计划进行公司控制权的重大变更,这一消息于7月10日晚间发布后,立即在市场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公司股票自次日开始停牌。
在公告发布当天,良品铺子的股价直线涨停,收盘价达到每股13.71元,总市值约为55亿元。然而,这一数值与其市值巅峰时期超过300亿元相比,缩水幅度超过80%,显示出公司业绩的严峻挑战。
除了控制权变更的消息外,良品铺子的业绩下滑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数据显示,公司在2024年遭遇了自2020年上市以来的首次年度亏损,净亏损额超过4600万元。进入2025年,一季度业绩依然未能扭转颓势,营收为17亿元,净利润亏损超过3600万元。
业绩的持续下滑也引发了投资机构的大规模撤退。例如,良品铺子的第二大股东达永有限公司在6月6日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了1%的股份,套现约4774万元。控股股东宁波汉意也出于资金需求,在2024年7月减持了0.15%的股份,持股比例降至35.23%。
宁波汉意的合伙人包括良品铺子的实际控制人杨红春、杨银芬、张国强和潘继红。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良品铺子的创始人之一杨银芬辞去了董事长和总经理职务,由程虹接任董事长并代行总经理职责,而另一位创始人杨红春则重新担任总经理。尽管官方公告称杨银芬的辞职是出于个人原因,但业内普遍认为这与公司业绩下滑有关。
面对业绩压力,良品铺子在2023年底启动了重大改革,由时任董事长的杨银芬宣布对300款产品实施降价,平均降幅达到22%,最高降幅更是达到45%。这一举措旨在通过优化成本结构但不牺牲品质的方式,提升产品的复购率。然而,这一降价策略并未能带动利润回升,反而对毛利率产生了负面影响。
在供应链方面,良品铺子同样面临着结构性困境。与量贩零食店相比,良品铺子的供应商几乎都是头部大厂,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与此同时,零食行业的整体寒意也在蔓延,同行企业同样面临着业绩下滑的挑战。例如,三只松鼠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22.46%,而来伊份的净利润更是同比剧降近八成。
一位券商食品行业分析师指出,从根本上讲,零食赛道已经从品牌战进入了效率战阶段。良品铺子的核心问题或许不在于定价,而在于供应链效率、产品迭代速度与用户黏性之间的失衡。盲目降价只能暂时缓解亏损压力,但无法从根本上重建品牌形象和提升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