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玛特近期公布了令人瞩目的业绩预期,然而其股价却意外遭遇重挫。7月16日,泡泡玛特(09992.HK)在港股市场的交易中,股价冲高后迅速回落,跌幅超过4%,成交量高达76亿港元,市值最新数据为3376亿港元。
就在前一天,泡泡玛特通过港交所发布公告,预计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六个月内,集团收入将较去年同期增长不低于200%,集团溢利(不含未统计完成的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也有望实现不低于350%的增长。根据公告数据推算,泡泡玛特今年上半年营收将至少达到137亿元,归母净利润不少于41亿元,经调整后的净利润或将超过46亿元。
这一业绩预期无疑令人震惊,因为泡泡玛特2024年全年营收仅为130.4亿元,经调整净利润为34亿元。这意味着,泡泡玛特在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表现,极有可能超越去年全年的成绩。
泡泡玛特将业绩的大幅增长归因于多个因素。首先,泡泡玛特品牌及其旗下IP在全球范围内的认可度显著提升,多样化的产品品类推动了收入的增长,各区域市场收入均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其次,海外收入占比不断提高,收入结构的变化对毛利和溢利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规模效应也显著提升了溢利水平。泡泡玛特还持续优化产品成本,加强费用管控,进一步提升了盈利能力。
摩根大通对泡泡玛特的强劲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该行认为,泡泡玛特强大的IP运营能力和IP变现模式为其长期投资价值提供了有力支撑。因此,摩根大通上调了对泡泡玛特的盈利预测,预计2025年全年收入和净利润将分别达到304亿元和94亿元,并预测2025年至2027年间,收入和盈利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分别达到23%和25%。
摩根大通重申了泡泡玛特在中国消费板块中的首选地位,并将其目标价从330港元上调至340港元,维持“增持”评级。这一评级调整无疑为泡泡玛特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更多信心。
今年以来,泡泡玛特旗下的IP LABUBU迅速走红,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4月底,LABUBU 3.0系列正式在线下发售,引发了消费者的抢购热潮,甚至出现了“一盒难求”的局面。原价99元的盲盒在二手平台上的价格区间高达200-600元,隐藏款更是突破了3000元大关。
LABUBU的爆火不仅推动了泡泡玛特业绩的翻倍增长,也带动了其股价的大幅上涨。年内,泡泡玛特的股价涨幅约达200%,总市值突破3500亿港元。泡泡玛特创始人的财富也随之暴增,一度超越牧原股份创始人,成为河南新首富。
然而,LABUBU的热度并未持续太久。随着社交平台上理性消费声音的增多,二手平台上LABUBU的溢价也开始大幅下降,消费者的热情似乎正在逐渐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