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进博会上,宝洁展区陈列的吉列与博朗剃须产品虽引人注目,但更受关注的,是宝洁大中华区男士理容品类总裁欧德睿口中一套独特的“总裁洞察体系”。这套体系融合了洗手间实地调研、小红书算法分析,甚至8岁女儿的流行文化视角,成为宝洁理解中国男性消费者需求的核心工具。
“在中国市场,听懂消费者比任何技术都重要。”欧德睿在接受采访时直言。他带领团队开展的“洗手间家访”项目,堪称一场消费行为的深度田野调查。研究人员不仅观察消费者剃须时的动作习惯,更记录下刀头更换频率、清洁方式等细节,甚至将用户请进实验室测试原型机,通过实时反馈优化产品设计。
这种“泡在消费者中间”的调研模式,正与数字化工具形成互补。宝洁团队通过分析电商平台评分、客服对话记录等数据,构建消费者需求画像。近期引入的人工智能系统,更将数据处理效率提升数倍。“AI能帮我们快速识别哪些功能是‘真需求’,哪些只是‘伪痛点’。”欧德睿举例说,某款剃须刀的防水性能改进,正是基于对数千条差评的语义分析得出的结论。
欧德睿个人的“数字化田野调查”同样充满创意。他注册了抖音和小红书账号,通过截图翻译功能,直接捕捉中国男性在社交平台上的真实表达。“有人吐槽剃须刀清洗麻烦,有人炫耀新买的联名款,这些碎片化信息比市场报告更鲜活。”更令人意外的是,他8岁的女儿成了“文化顾问”——在商场里,孩子能准确指出哪些玩具展柜人气最旺,这种直觉帮助他理解Z世代消费者的情感连接方式。
这些洞察直接转化为产品创新。针对中国男性“精致懒”的消费趋势,宝洁推出三重解决方案:刀头采用纳米级涂层实现“一剃即净”,机身配备一键清洗功能,部分型号提供终身保修服务。“中国消费者既要效率又要品质,这种矛盾需求倒逼我们突破技术边界。”欧德睿透露,某款电动剃须刀的续航时间从30分钟提升至90分钟,正是源于对通勤族需求的精准把握。
本土创新的速度更令全球总部惊叹。宝洁北京创新中心开发的立式底座设计,最初只是解决中国家庭洗手台空间有限的痛点,却因显著提升卫生性被纳入全球产品线。在包装领域,针对直播电商开发的“3秒开箱”结构,现已成为吉列全球电商渠道的标准配置。“中国团队的敏捷性,正在重新定义宝洁的创新流程。”欧德睿说。
线上线下渠道的协同运营,则展现了另一种本土智慧。吉列通过便利店网络满足即时购买需求,博朗则在购物中心设置体验区,由专业顾问演示电动剃须刀的护肤功能。“消费者可能在小红书种草,在直播间比价,最终到线下体验后下单。”欧德睿强调,这种全渠道触达能力,正是宝洁在中国市场保持领先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