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重磅商业消息在业内引发关注:星巴克中国零售业务正式宣布与博裕资本达成合作协议,这场持续多时的市场传闻终于尘埃落定。根据官方披露的交易细节,博裕资本将以约40亿美元的出资额,获取星巴克中国合资企业最多60%的股权,而星巴克则保留40%股份并继续担任品牌授权方。这场交易中,双方对星巴克中国零售业务的整体估值超过130亿美元,该数字综合了交易现金、剩余股权价值及未来十年授权费预期。
追溯星巴克在华发展历程,这家美国咖啡巨头自1999年开设首家门店以来,已在中国市场深耕26年。从2000年代初的缓慢布局,到2015年跃升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目前其在中国运营的门店数量已突破8000家。此次股权结构调整,标志着这家跨国企业在中国市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根据合作框架,星巴克将延续品牌授权模式,并持续参与中国业务的治理与运营标准制定。博裕资本则凭借其资产管理专长和本地化运营经验,负责具体业务落地及市场拓展。合资企业成立后,现有门店的名称标识与服务标准将保持不变,消费者短期内不会感受到明显变化。但股权层面的调整,已为未来业务发展埋下重要伏笔。
这场交易背后,双方战略意图清晰可见。博裕资本合伙人黄宇铮在发布会上表示,将把星巴克的全球品牌影响力与博裕的本土市场洞察相结合,重点发力中小城市及新兴区域。星巴克CEO倪睿安则强调,此次合作将加速品牌在中国下沉市场的渗透。数据显示,中国三四线城市仍存在大量未被满足的高端咖啡消费需求,这为合资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增长空间。
对于现有运营体系,星巴克中国执行副总裁刘文娟在内部沟通中强调,此次合作将为"绿围裙伙伴"(员工)创造更多职业发展机会。她特别指出,门店日常运营标准不会因股权变更产生波动,但未来在区域扩张策略、加盟模式创新及本地化产品开发等方面,合资企业将进行系统性调整。这种"稳中求变"的表述,既安抚了现有团队情绪,也暗示了业务转型方向。
从财务结构看,130亿美元的估值模型颇具行业参考价值。该数字不仅包含40亿美元的直接投资,还涵盖了星巴克保留的40%股权价值,以及未来十年品牌授权费用的预期收益。这种将现金、股权与未来权益捆绑的定价方式,反映了跨国品牌在本土化进程中的复杂考量。知情人士透露,双方历时数月的尽职调查,重点围绕供应链稳定性、门店运营效率及品牌资产价值展开。
随着监管审批流程启动,这场交易进入实质推进阶段。行业分析师指出,虽然短期内消费者体验不会发生剧变,但合资企业可能在门店形态创新、服务模式升级及产品本地化等方面逐步试水。特别是在二三线城市,更灵活的加盟策略与更具地域特色的产品组合,或将成为合资企业拓展市场的关键抓手。这场跨国品牌与本土资本的深度绑定,正在为中国咖啡市场写下新的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