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甘肃平凉探获7亿吨冶镁矿床,为有色产业升级与高端制造添动力

   时间:2025-11-07 12:32:46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的转马台区域,一处储量惊人的矿产资源近日引发广泛关注。经甘肃省自然资源厅确认,该地区新探明一处大型冶镁白云岩矿床,资源总量高达7亿吨,这一发现不仅刷新了当地矿产勘探纪录,更为我国高端制造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该矿床位于中元古界蓟县系王全口组地层,属于华北地台西缘典型的浅海相碳酸盐岩沉积环境。地质勘查表明,矿区共发现5条呈层状分布的主矿体,单矿体厚度达15至45米,延伸长度超过3公里,具有规模大、连续性强、产状稳定的特点。矿石质量分析显示,MgO平均含量达20.67%,钙镁比接近理想值,有害杂质含量低于行业标准,既可生产冶金级产品,也可用于耐火材料制造。

根据现有数据测算,按12%的金属镁转化率计算,该矿床理论上可提取8400万吨金属镁,相当于满足我国未来20年的镁资源需求。矿体埋藏浅、覆盖层薄的特点使其适合露天开采,加上毗邻平凉市区30公里的区位优势,以及G70福银高速、宝中铁路构成的交通网络,为后续产业化开发提供了便利条件。值得注意的是,矿区周边还伴生有3亿吨建筑用白云岩,可实现资源梯级利用。

作为现代工业不可或缺的轻质金属原料,镁及其合金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电子通信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全球镁市场正经历结构性变革,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需求激增,单车用镁量预计将从5-8公斤提升至15-20公斤。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预测,到2030年我国镁合金市场规模将达2000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12%。此次发现的巨型矿床,将有效缓解我国镁资源对外依存度较高的现状。

该矿床的开发将产生显著产业集聚效应。基于资源就地转化原则,可规划建设"采矿-选矿-冶炼-深加工"一体化产业园区,吸引下游企业形成完整产业链。初步估算显示,若按年产100万吨金属镁计算,可直接创造5000个就业岗位,带动相关产业链就业2万余人,年工业增加值超300亿元。这一开发模式有望改变我国镁产业"东强西弱"的格局,推动甘肃从资源大省向产业强省转型。

从产业战略层面看,这处矿床的发现具有多重意义。在供应链安全方面,优质资源的稳定供应将我国镁资源保障年限从15年延长至35年以上,形成从资源到材料的完整产业链闭环。在产业升级方面,充足的原料保障将加速镁合金在汽车轮毂、电池托盘、机身框架等关键部件的应用,推动有色金属产业向高端制造跃迁。在国际竞争力方面,资源储备的增加将使我国在镁产业链的优势从生产成本扩展至资源、技术、市场全方位领域,增强全球话语权。

这处沉睡亿万年的矿藏,正随着绿色开发理念的实践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逐步释放其战略价值。从原料供应到材料创新,从产业集聚到国际竞争,7亿吨冶镁白云岩不仅是一个资源数字,更将成为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提供关键材料保障。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