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芒杜铁矿的发现可追溯至上世纪90年代,其矿石品位高达66%以上,杂质少、能耗低,被业内誉为全球顶级铁矿之一。然而,这座“宝藏”的开发之路却充满坎坷。从2007年到2022年,西方矿业巨头力拓公司先后更换七任CEO,投入数十亿美元,却始终未能突破开发瓶颈。项目停滞的核心原因在于,西方企业惯用的“资本运作”模式在非洲水土不服——会议冗长、审批缓慢、决策执行不力,导致设备滞留港口、施工队无人管理,工程一拖再拖。
转折点出现在中国企业的深度介入。中铝集团、宝武钢铁及中方赢联盟等企业接手西芒杜四大矿区后,改变了“只买矿不参与”的传统模式,直接主导开发、设计与建设。以宝武集团为例,2023年6月接手北部矿区时,项目已延误两个月。但中国团队迅速行动:管理人员全部到位,设备昼夜进场,施工队分班赶工。仅用六个月,项目不仅追回延误,整体进度更推进至60%以上。
然而,矿藏的开发仅是第一步,如何将深山中的矿石运出成为下一道难题。西芒杜位于几内亚内陆山区,地形复杂,横贯东西的铁路需穿越全长近12公里的“金迪亚隧道”——西非第一长铁路隧道。其地质结构复杂,施工条件恶劣,西方公司曾耗时数年勘测,最终因技术难题放弃。而中国建设者将其视为“硬仗”,通过重新测绘地形、制定分层施工方案,并研发出适应高温高湿环境的长钢轨牵引车,解决了设备运输难题。上千名工程技术人员昼夜轮班,今年2月,关键设备安装完成,铁路建设进入全面冲刺阶段。
这条铁路的建成,将直接连接西芒杜铁矿与大西洋沿岸港口,使矿石从深山直达全球市场。据估算,仅铁路一项即可推动几内亚GDP增长超25%。目前,港口已储备150万吨矿石,待铁路贯通后将源源不断运往中国。更关键的是,该项目实现了“中国标准”的系统输出——从勘测、隧道掘进到轨道焊接、调度控制,全流程采用中国技术、设备与管理体系。力拓集团高管坦言:“中国人能把事情干成,我们做不到。”
西芒杜项目的意义远超商业范畴。对中国而言,高品位铁矿的稳定供应是钢铁产业绿色转型的关键。数据显示,铁品位每提高1%,每吨钢炼制成本可降低约10元。以中国年产量数亿吨钢计算,节省成本极为可观。稳定的高品位矿源能保障制造业原料供给,从新能源汽车到高端装备制造,均依赖钢铁这一“工业骨架”。过去,全球铁矿石价格由澳大利亚、巴西等少数矿企主导,2021年价格暴涨曾让中国钢企多支出上千亿元。而今,随着西芒杜项目每年约1.2亿吨矿石的稳定供应,中国在国际铁矿石谈判中首次掌握主动权。
中国矿业资源集团正推动铁矿石交易模式变革,包括人民币结算、暂停高价采购、点对点报价等举措,旨在让价格回归理性供需。彭博社评论称,中国正在重塑全球铁矿石定价体系。尽管几内亚距中国遥远,但掌握资源主导权后,运输成本已非核心问题。西芒杜项目的落地,是中国资本、基建、产业与规则的系统布局,不仅改变了几内亚的命运,更让中国在全球铁矿贸易中握紧主动权,这是一场关乎国家工业命脉的战略行动。





